首先板书课题:学写一封信
师:要完成这个任务,我们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生:写给谁?(研讨后认为,谁都可以成为写信对象,关键是想用这封信做什么)
生:为什么要写信?写信有什么用?(后自读书上提示,确认为两个作用,一是传递信息,二是表达情感)
生:现在都是发信息,还需要写信吗?他们之间有关联吗?(后研讨达成临时共识:发信息也是为了传递信息或者表达情感,是一种特殊的写信。发信息很及时。写信表达更为正式。电子邮件一般采用写信的格式。)
生:写什么内容?
生:怎么写?
生:怎么才算写得好?(研讨红军后调整为评价标准,通过对标为什么写,讨论出评价标准有三,一是信息传递是否清晰,二是感情表达是否真挚,三是格式是否正确)
生:折信有什么讲究?(后确认为折信有一定的文化意义在里面,可以课后自主探究)
生:怎么送信?(现在主要是电子邮件,纸质信件传递比较少,要学会写信封)
生:写信有什么特殊的格式?(研讨后自动调整,把问题整合到“怎么写”下面去了。而且在小组汇报时提到了,公开信是给大家看的,但是私人信件是别人的隐私,不能随意拆别人的私人信件。)
借助教材,学生分小组研讨以上问题,并进行汇报。学生在写信格式这个问题上,汇报得特别细致,还特意和“留言条”做了区分,找到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但是,因为大家是去年学习的留言条,突然拿来对比,反而成了“以新带新”,相互干扰。从当堂训练写一封短信可以看到这种混淆。由此提醒,学习新知识,在新东西还不够稳定的时候,不能拿不够熟悉的旧知识来链接,那样反而干扰学生的理解。
现场练习写短信,不限对象,不限内容,只要表达清楚传递的信息清晰,传递的感情是真实的,格式正确就行。49人只有两人在祝语的地方出现了格式不正确。以往最容易出错的是把署名和日期位置写反。这一次没有一个人出错。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格式是由他们自己发现,自己讲解,自己补充,理解比较充分。二是我还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心锚”教学。一旦他们提到署名和日期我就请他们重复三遍“先署名后日期”,前前后后应该说了十几次,他们对这个知识点已经形成了“心锚”,一到写署名就脑海里就会响起“先署名后日期”的声音。第一次教学就形成心锚,以后犯错的几率就会大大减小。
最后学生们要完成一个表现性任务,就是在国庆假结束后,给老师写一封信,聊一聊自己的假期见闻,并写好信封,寄给老师或者亲手交给老师。把七单元的习作提前到九月底来完成,就是刻意和国庆假期衔接,在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完成任务。自然学习,自然运用,既解决写什么,怎么写,也解决了为什么要写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