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因缘和合让我开了一家文化公司,现在想来好像莫名其妙又好像被安排好了一样。
因为想有一个让自己心灵栖息的处所,有一个让疲惫的灵魂安放的心灵绿洲,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坐在一起“开轩面挚友,把书话桑麻”,在这里可以释放压力、缓解悲伤、彼此滋养。现在的世界太忙碌,需要大家彼此陪伴让心静下来,让脚步慢下来。在这里静静地去聆听一首歌、静静地翻翻书、静静地品一品茶的清香、咖啡的醇厚,静静地去享受一场思想碰撞的盛宴,静静地陪伴一个需要安顿的灵魂……一想到这里内心总是怦然心动,心向往之,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安然与惬意涌上心头。
这个让人怦然心动的画面驱使着我加入了帆书,这个强大的平台帮助我遇见了好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每天沉浸式的学习状态让我备感欣喜,同时也期待着在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上开辟出属于自己创造的一片心灵绿洲……
如果美好的理想和期待仅停留在这里,那就安心去践行这个理想就好了。可是美好的愿景如果没有资本的支持,一切都变得像空中楼阁。发心诚挚,动机纯善,满腹的情怀在现实面前显得不堪一击,首先是家人的质疑,其次是对自我的怀疑。当发出的邀约没有得到回应时,当合作伙伴渐行渐远时,当不被认可不被支持时,会问自己是自己的能力不够吧?是自己做得还不够好吗?是自己想得太天真了吧?于是不断地寻找各种证据来证明,在想做和自我怀疑之间摇摆漂移。
和一个从23岁就开始创业,在商界摸爬滚打10来年的小姐妹说到这件事,她说:“婷婷,你做你的情怀挺好的,挺适合你。做商业还要带上你的情怀,不现实的。要么就安安心心做你的情怀,要么就做好你的商业,两者兼得很难。”听了她的话,我马上反驳道:“这个世界上也有很多案例既有情怀又能把商业做得很好的呀!”虽然没有被打击但能感觉到一丝你真是太天真了的味道。
姐妹的话引起了我的反思,苦思冥想了许久……
其实不是情怀做不了,是我没有把这件事看成有价值的事情,我要思考的是如何把她做成一个有价值的事,我要创造的是被大家需要,而不是期待着邀约大家来看到我创造的心灵绿洲,这是本质的区别。心灵绿洲是每个人自己打造的而不是我所能创造的。我要做的是创造机缘,创造场域,创造价值,创造一个人人需要、人人渴望的产品。这才是我要思考的战略方向。
关于情怀和商业的思考说到究竟还是回到自己身上,其实追根溯源是我对自己没有信心,那些我不够好,我不值得,我不配得的低自我价值囚禁了我,让我不敢迈出商业这一步。其次是对商业本能的排外和限制性的认知和恐惧,心灵绿洲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呀,如果把这件事标上一个价格作为一个产品来推广售卖,多么庸俗呀!捕捉到自己内在的这个声音是多么的不真实。
因为有情怀所以有价值,因为有价值才需要有价格。金钱的本质是价值的循环,财富是能量的流动。如果我在这个上面有卡点,那一定是认知上出现了问题,或者是能量上还需要提升。有了这个发现,顿时觉得特别地欣喜,又是一个提升自己,跨越一个新台阶的好机会来了。
开头的时候为什么说这好像看起来被安排的呢?回望来时路,从结婚生子遇到亲子关系的课题开始走上学习的道路,慢慢看到夫妻之间的关系需要调整,再有夫妻课题看到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开始回到原生家庭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理解父母的不容易修复与父母的关系,当家庭关系越来越顺畅的时候,现在家里又出现了经济危机。这个时候在梦想和工作之间做取舍,当选择了梦想的时候就不得不让你去面对财富的课题。好像游戏升级打怪一样,一个关卡一个关卡的过,现在又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选择的是原地踏步还是继续跨越?
可能以前的生活太幸福了,从来没有考虑金钱的问题,而现在这个问题却那么真切地摆在你的面前。在《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里有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有时候,我们宁可拒绝改变,也不愿忍受改变带来的痛苦,此时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勇气。”此时是举足无措,茫然无所知的,但无论怎样的境遇我们都有选择的权利,选择去改变去跨越,因为只有改变是唯一的出路。就算前方充满泥泞也要继续选择前行,正因为前路难走,远方的美景才更值得奔赴!
情怀和商业的较量,她们并不矛盾,并非只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也不冲突,她们是可以整合的。而现在需要的是要有融合她们的勇气和信心,克服畏缩,戴上探照灯,坦然地行动,大步走进黑暗去往那个未知的明天……因为黑暗过去就是黎明!
漫长的黑暗是孤独的,是需要冒险的,但也是真正成长自己的最佳路径!遇见未知自己的过程本身就很有价值,探索之路本身就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