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
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胜利。
坚持是一种良好的品质,很多时候,我们无法达到终点,是因为我们不够坚持。
今天是“213习惯”培养第21天。第一阶段已经结束。
我对两个班的学生日记进行了调查。超过七成同学认为:习惯培养确实有一定的作用。其中,完成最好的就是“晨诵”习惯的培养。起初,他们根本就没有晨诵的习惯,每天早上背书的时候,仅仅读上五分钟、十分钟就读不下去了,而通过21天的训练,读书的声音越来越大,读书的状态越来越好,读书的效果越来越明显。越好。其次,练字的习惯坚持不好。有的同学坚持了,有的同学没有坚持,因为当时主要针对写字较差的学生进行培养,而这些学生又最没有耐心,能够真正坚持的也相对比较少一些。第三,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培养较好。因为上课是一天最多的事,好成绩大多来之于课堂。他们认为老师讲的东西都是考试要考到的东西,甚至在高中都是要用到的东西,认真听课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儿,所以比以前更认真的听讲,尤其是记笔记,即使最差的学生都记笔记。
三种习惯的培养都有一定的收获,但对于习惯很差的学生来说效果还是不明显。因为他们的基础比较差,习惯也很差,接他们的时候处于根本不学习、上课说话、打扰别人甚至起哄的状态。通过21天的培养,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能坐下来,可以读书了,可以练字了,上课能听讲了,虽然他们还不能够主动去这样做,但是在其他人还有老师的督促下,他们能够这样做。在他们认为21天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已经相当不错了。他们表示,在第二个阶段,22天到66天的培养中,一定要好好努力,加倍努力,争取弥补第一阶段没有好好坚持的遗憾。只有这样才能够不辜负老师和其他同学对他们的期望。从内心上来说,他们也认为有了好习惯才能够让他们好好的学习,否则的话,他们可能这学期都坚持不下去。因为现在其他班已有很多同学进入了两极分化的阶段,已经学不进去了,被家长带回去反思。而他们通过这种良好习惯的培养,比起其他班的学生,已经想摸书本了,不太讨厌学习了。在提出延时服务时,我已经在另一篇文章中预料“延时服务会加剧两极分化”。在初中出现这种现象是非常无奈的,一味地逼学生学习和向学生要好成绩只会使他们过早放弃学习。所以我认为,解决学习困难的问题的根本是让学生有一个好习惯,习惯养成了,他们自然愿意学习。不要企图他们在两个月甚至四个月、五个月有多大的成绩,但是如果能在100天之内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我想比那些所谓的好成绩重要的多。
没有养成好习惯的原因有很多。第一,学生们认识不到位。他们认为,整天作业这么多,光应付作业就完不成,还谈什么良好的习惯?第二,坚持不下去。比如练字,这一向是最难坚持的。很多学生认为我作业都做不完,还去练字,练字又不能马上提高成绩,干嘛要练字?第三,很多学生没有意志力。总是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这一点可以理解。即使是我们成年人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比如我自己每到周六、周日,写日记的习惯就会中断,因为家务事太多了,晚上等哄孩子睡觉后,自己已经累趴下了。早就睡觉了。第四,学生有从众心理。他没有坚持下去,我也没有坚持下去,肯定老师不会怪罪我们的。他们总是以老师批评不批评来对待这件事,而不是从内心真正重视这件事。第五,每日反省日记没有坚持去写。孙云晓老师提倡学生写自我管理日记,而这些学生连最基本的日记都不写。第六,教师督促不够。学生基本没有空闲时间,我很难找学生谈话,了解情况,更难督促。总之,第一阶段习惯培养并没有圆满完美完成任务。
失败是成功之母。错过了太阳就不能再错过月亮。错过了第一阶段就不能错过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的打算。第一,每天收缴练字本。第二,加强晨诵的习惯。第三,细化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的习惯,让同桌和小组来互相监督。第四,坚持写自我管理日记,小组长检查。第五,增加阅读习惯的培养,坚持每天午读十分钟。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我们要好好学蚯蚓坚持的精神,不学螃蟹的浮躁作风。好习惯不在多,贵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