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一门乐器这件事,和其它的很多事情、很多领域一样,都有一个“二八”定律:
刚开始很多人一起蜂拥而入,热情满满,各自都练习地热火朝天。
随着时间的不断拉长,练习强度的不断递增,很多学琴者就会因各种原因“败下阵来”,放弃了学习乐器。
最终,也只有二成的学琴者可以坚持下来,成为具有一定水平的演奏高手;对于大部分的八成人来说,学习乐器这件事,只能成为他们永远的回忆了。
今天宛与洛就为大家分享一下,为什么说只有少数人,最终可以成为演奏高手?
因为想成为演奏高手,需要“迈”过去三级“台阶”。
第一级叫作“入门”,第二级叫作“进阶”,第三级叫作“造化”。
书籍《自学是门手艺》中表达得很清楚:
“无论什么手艺,大多数人都可以入门、少数人可以进阶,再往后,通常被认为是个人'造化'”。
其实很容易理解。学习任何一门乐器,“入门”的难度总是最低的。虽然乐器之间的难度存在差异,但对于初学者而言,稍微用点心,花点时间,很容易便可以“迈”过去。
“进阶”是“入门”难度的“升级版”。具体可表现为:基本功之上衍生而来的各种演奏技巧、更高难度的练习曲、技术要求更为全面的乐曲作品、基于各种演奏技巧而形成的各种演奏风格等……
在这个“台阶”上,很大一部分人会被“淘汰”。因为这部分的练习,你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需要先“走”好前一步,才有能力“走”这一步。
最基本的演奏技术不了解,基本功不够扎实,是很难把演奏技巧轻松表现出来的。同理,练习曲与乐曲也会更为吃力。
那些被“淘汰”的学琴者,要么是急功近利,无法耐得住性子练习,而后屡屡碰壁;要么是被困难吓倒,不愿继续前行,演奏水平只能是停滞不前。
所以也只有少数人能够踏下心来,在遵循循序渐进的基础上,一点点地把自己的演奏技术得到完善,并在这一过程中,对演奏、对作品、对文化,形成了自己的见解。
那么,关于最后一级“台阶”“造化”,突破与否的关键,则是看学琴者自身的悟性了。
古人口中的“造化”,大概是指一个人的融会贯通能力,这是一项综合能力。
之所以有些学琴者最终可以成为演奏家,获得很高的艺术成就与较高的社会地位,主要因为他们都有着很强的融会贯通能力。
他们虽然专注于自己的乐器演奏、乐器教学领域,但其它的各种知识也会广泛涉猎。积累得多了,这些知识无形之中自动就会形成联系,最终成为他们独到的演奏风格、独特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