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点二: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
(问题驱动)
核心素养导向的新课程教学,从2022年开始过后,包括2017年颁布了高中课标。
新课标的发布,意味着我们中国的基础教育全面正式的进入到素养教育的时代。
二、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学习(问题驱动)
1、问题情景驱动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场域
2、具体操作:
讲练式+课题式+项目式
①讲练式学习
即讲什么练什么,如1+2=?
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
物质里面都有哪些微粒子?等等这些都是习题式。
②课题式学习
一滴水:1个漏水龙头一年到底会漏掉多少水?
温度计的设计:如何把物体体积的变化问题,变为物体的长度变化问题?(热胀冷缩)
三角形的稳定性:是什么决定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③项目式学习
一滴水:根据实验数据创作一个节约用水的广告?(即通过学习产生了作品)
上下课铃声:如何设计既不刺耳又具有提示作用的上下课铃声?(产生了作品)
城市垃圾物:如何设计一个分类放置箱,既美观又有利于垃圾分类放置,便于回收再利用?(产生了作品)
以上三种学习方法,哪种方法更好?
毫无疑问是第三种项目式学习。
我想问的是课堂中究竟该选哪种方法?
如果是选第三种项目式,错。
如果是选讲练式,也错。
如果是选第二种主题式,还是错了。
而是要根据当节课的内容特点而选择。
即讲练式不能丢,也不能是全部都讲练式,而要根据内容特点灵活选用,才能符合新课标要求。
一节课所有的时间都是为了干什么?是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强调时间参与,强调让学生去做真实的事情,我们要让学生在哪里去学习?
让他去探究问题,让他去思考,让他去分析。
我们的老师以前重视课堂当中问题情境的创作吗?
我们今天强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去学习,其实质要把知识放回到两个情境当中,去学习,做笔记。
第一次回归最初产生的实际情景。碰到了一个难题,用更加简单的路线,知识一定要让他回到他原来最初产生的实际情景中。
第二次,我们还要回归知识,现实运用的实践体系,现在可以把它用来干嘛?用到哪里去呢?
哪里有情景以原初?强调问题情景,是强调这一个意思。初中,语文老师给学生讲,第一次讲什么神话是凭空来的吗?神话是能够遇到什么样的问题的情况下产生的?有没有来源?,当初我们人都想认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神秘,我们想认识他,但是那个时候有没有科学,没有学科,还有个现实应用的情境!我们要让知识回到原初,离开了这个原初,那知识就不好理解了。我就学论文,一个情境当中还必须有问题,我们就是要把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当中,再让他去遭遇这样的问题,进而去探究,而在探究问题的过程当中,去学习知识。
以前读书的时候,很简单,你只要把那个三角函数,使劲一背,会做几个题就行。
到了今天可不行!是学生的核心素养。
问题情境使学生核心素养生根发芽,学生身上的素养是怎样发育起来的?是怎样被把他培育起来的,一定离不开什么?一定离不开什么问题?所以我们现在老师怎么来上课,怎样的落实核心素养导向的新课标新课程呢?
所以,我们的关键就是创作问题,教师备课则应转型,而非全部精力备知识,可以研究一下如何创造出问题,更好的分析情境呢?这是今天的老师必须掌握的,如何为学生创新出创造出更好的问题情景呢?
情境创造的方法,我们来研究一套。创造出来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好?有什么不好?我们要琢磨这两个问题,又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这一堆问题情境,你是感觉到比较熟悉,还是很陌生?就是当年读小学,初中高中,就每天都接触的是这种问题,这个问题情境是不是很接近?我们现在老师平常喜欢给学生设计的问题很低,新课标要求老师创作一个情景中让学生去学习。
之前的教学枯燥学生不喜欢很讨厌,那只是没办法而已。也就是说,习题痕迹很容易问题情境,它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深层次的学习动机。
贵在无痕,习题痕迹很浓的问题情境,我们的绝大部分学生很讨厌,只是没告诉老师而已。
既然这一堆问题情景其实根本不喜欢,那为什么中国的大中小学老师又喜欢创造这样的问题呢?这一个问题情景至少有一个好处,他们是来得快,喜欢立竿见影,情节有好也有不好。来得快,我们身上早就有这个基因了,所以我们不该学习这个方法,我们该从第二个方法开始学习。
如果你的老师,在课堂当中创设的是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学习也没有猜,也没有评估一下这种问题情景,对学生的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好处?这种问题情境,他们身上的习题痕迹是减少了还是增多了?减少了,你会发现他明显减少了学习痕迹,减少到这些,你猜你的学生是更喜欢还是更讨厌?
第二个问题,情境是不是来了个简易呢?对学生而言,是不是根据冲击力呢?这个问题情境是不是更有利于学生深度的思考,深度的追究,深度的发现呢?
这个问题有两个好处,第一,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啊!欲望和冲动
第二,让学生在深度理解中学习!
即知识的传授者→资源的组织者→流程的再造者→情景的营造者
新课标的颁布,对我们既是挑战又是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