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的由来
“教育”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里的“教育”指的是教诲与培育,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育的由来。
2、教育的定义
“教育”是以知识为工具教会他人思考的过程,思考如何利用自身所拥有的创造更高的社会财富,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它可能是无组织的、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系统的。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发展的活动。指个体精神上的升华。
3、教育的主要功能
(1)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进个体发展,包括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2)教育的最基础功能是影响社会人才体系的变化以及经济发展。现代社会重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包括: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提高受教育者的潜在劳动能力;形成适应现代经济生活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
(3)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为国家的发展培养人才,服务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
(4)教育的最深远功能是影响文化发展,教育不仅要传递文化,还要满足文化本身延续和更新的要求。
4、教育的类型
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0~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
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意义是负担成人社会角色人所进行有系统持续的学习活动目的在促进知识、态度、价值和技巧上的改变。早期曾被认定唯一种扫除文盲,教导民众基本读、写、算术技能的活动,逐渐拓展至因应技术变迁的需要而提升个人知识能力为目的。
5、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教育的本质属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动物界是没有教育的。社会性和意识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与动物的信息传递方式相比,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教育方式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是以影响和发展人的身心为直接目标的。教育通过社会经验的传递,使受教育者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发生改变。这是教育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基本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