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薛帆这件事他确实应该搞,但是搞得太过了,你不能把所有人的路都给堵死了。孙子兵法中不就说嘛,为师必缺,意思就是你包围了敌人,一定要给人家留个活命的口子,留个退路。你不能把所有人的路都堵死了,你堵死了所有人的路,也就把自己的路给堵死了。朱允门萧帆那是一点活路都不给他这些叔叔留。你看这个周王代王被贬为庶人,齐王不但被贬为庶人,还被囚禁于京城,襄王被逼自杀,这一些全都是你朱允文的亲叔叔,他们不是被贬为庶人,就是将其逼死,真的是一点路都不给别人留,那剩下这些藩王那不是人人自危吗?历史上这种不给别人留露,最后被人逼死的例子,那是比比皆是。
东汉时期的王允诛杀董卓之后,被誉为大汉功臣,但是他就是不肯赦免凉州的兵将,最后王允的全家都被西凉的将领李珏给杀害了。这也是为什么兵书司马法中说,围棋三面却其一面,所以是生路也。朱允文他连这么浅显的道理都不懂,他怎么可能不败?他薛帆一点情面都不留,汉武帝搞的推文令也是给藩王还有藩王的后代留个谋生的后路。这也是为什么朱棣在毫无胜算的情况下铤而走险的原因,因为不反自己就没命了。除此之外,朱宇文还犯了另外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他过度的中文义务了。
你看整个大明朝,其实就是朱元璋但带着一帮子武将兄贵给打下来的,这也是大明立国的基础。所以在朱元璋那一朝,武将的地位是非常尊贵的,文官的地位相对是比较低的,大明律中就有明文文官不许封公侯。你们都觉得刘伯温的伯爵有那么点低,可是你纵观整个洪武朝,也只有刘伯温跟汪广阳这两个文官获封了伯爵。宰相胡为庸他连个爵位都没捞到,在伯爵之上的公爵跟侯爵全部都被武将拿走了。那有人说李善长不是文官吗?李善长他不算纯粹意义上的文官,朱元璋每次出征后方都是李善长镇守的,镇守后方,这算是军功,李善长被封公爵,也是因为他有军功在身。朱元璋在废除了丞相之后,文官之中地位最高的就是 6 部的唐官了,他们的品阶是正二品,而这个负责军事的都督,府中的长官是左右都督,他们的品阶是正一品,就连他们的副手都督同之也是从一品的高官。所以整个洪武朝,从爵位跟品阶上,文官都比武将要低得多。这样的设定也奠定了大明朝以武功立国的基础。
但是到了朱允文继位,情况就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朱允文一继位,就全面加强了文官的地位,六部的唐官也从正二品变成了正一品的高官。从地方到朝廷,文官的地位都得到了质的提升。本来朝廷的正事就是文官在负责,朱元璋给这些武将一些虚名,这是一种政治平衡,但是朱允文却盲目地将这些有实权的文官地位提升的跟武将一样高,那么这种安排自然就打破了朝堂上的平衡,文官也就彻底压了武将一头。这也是为什么朱允文纵然有百万大军,却灭不掉朱棣万马人的原因。
兵将都对你朝廷失望透顶了,战场上拼个你死我活,结果实权跟帝位全都是这些文官的,谁还愿意给你朱允文去卖命?再次,这些帝位上来的文官,全都给朱允文出一些馊主意。在削藩之初,有人就建议要先拿掉燕王朱棣,结果他的老师黄子成却说燕王没犯什么错,这么做不合情合理,应该先动那些有错的班王。这主意出的可以说是要多臭有多臭,这样的做法既给了朱棣危机感,又给了他准备的时间,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并且朱棣的 3 个儿子本来全在京城做人质,这黄子成却将朱棣的 3 个儿子全都放了回去,他认为这么做可以麻痹朱棣,让朱棣打消对朝廷的疑虑。当时已经有好几位藩王被贬为庶人了,朱棣又不是傻子,所以说这朱允文手中好好的三张牌就给打没了。朱允文他犯了这么多错,他不失败谁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