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讲记》是一本由中医李辛医师撰写的关于如何提升精神健康的著作。这本书根据他2015年开设的6次“精神健康话题”课程内容改编而成。
以下是对这本书的一些可能的导读内容:
核心观点:
强调神气清明、心能得定:作者养成了在门诊接诊或上课前闭目养神的习惯,以帮助提高专注力和效率。读者也可以通过给自己留出空白时间,觉察身心、放松自己,达到神气清明的状态。比如,可设置15分钟提示音,闭眼静坐,感受气息出入和身体状态,留意身心是否紧张。
关注涵养精神、积蓄能量:中医观点认为抑郁症等问题常源于身心能量不流通。需从“通阳”“补阳”思路入手,如适当运动(跑步、爬山、骑行等)、艾灸或服用相关药物。同时,要注意养神,避免精神过度耗散,比如减少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把神光回拢。此外,不能仅依赖吃药、食疗,应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
提出无用之用,是为大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压力大,需要足够的放松和睡眠时间来消化平日累积的东西。生命中应保有适当的无所事事的空闲时间和心理状态,这看似浪费时间,实则对身心平衡至关重要。
主要内容:
自我觉察与精神健康:书中探讨了觉察的三个面向,包括身体、情感和思想。我们在生活中应留意身体是否放松,同时关注自己的思想状态是清晰稳定还是散乱。不同个体有不同的主导模式,如依赖思想的人、重视身体的人或情感为主导的人。了解自己的特点并促使三个部分均衡发展,是一生的学习内容。
抑郁、焦虑与能量状态:现代医学将身和心分开看待,而中医认为抑郁症很多时候是身心能量不流通所致。书中介绍了抑郁症的特点以及与能量状态的关系,提醒读者要关注身心健康水平,了解自己与世界的交流方式,以及身心状态的形成过程。具备这种觉察能力后,即使遇到不高兴等情绪问题,也能将其视为人生的正常经历,进而通过自我观察和调整来改善身心状况。
关于家庭、社会和精神层面的调适:书中还涉及在与人事物互动中如何认识和熟悉自己,找到自身的“原点”并展开“地图”;探讨了如何睁开双眼、打开心,自主思考,理解人我和世界;提到了在家庭、社会关系中的沟通、交流以及如何面对各种精神层面的问题等。
这本书的特点是从中医的角度出发,结合了对身心健康的理解和实践经验,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阐述了精神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心身调适与精神发展。它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和观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心状态,从而达到精神健康的目的。不同读者可能会从书中获得不同的启发和感悟,具体内容还需亲自阅读体会。
@心宅心理主题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