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人和人的起点是不一样的,有人出生在罗马,有人则远离罗马千万里。
如果把罗马比作财富和成功的终极目标,那些离罗马千万里远的人,就是这个社会底层的穷人,有些人一辈子也到不了罗马,
因为这条路上的坑实在太多了。
总结起来,下面这三大坑让穷人永无翻身之路,哪怕只掉进其中一个,那这辈子可能就完了。
1、消费主义陷阱(只消费不投资)
为什么大家一开始工作的时候都是穷人,有些人在工作几十年后还是穷人,有些人却实现了阶层跃升呢?
这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看你把钱拿去“消费”了,还是用来“投资”了。
第一类穷人,把赚来的钱都拿去消费了。
拿去买名牌包、高级化妆品,拿去旅游、吃美食,拿去买高档手机、游戏机、限量版手办,拿去买车、买电器产品。
除却每月必须得买的生活消费品和基本的生活开销,他们买的东西大多数都是为了满足各种私人的欲望。
为了面子,五千一个月的工资敢买2万一个的名牌包;看到周围的人都买车了,你也贷款买了辆豪车,每月工资的三分之二都拿来还贷款了;
工资不够,就借钱消费,各种东西买买买,美其名曰:享受当下。
最后的结果就是,工作了一年,不但没有存下钱,还欠了很多贷款,最后还给自己洗脑:“虽然我没有存下钱,但是我享受了精致的生活。”
但是他们忘了,那些不得不吃泡面,啃馒头的日子;为了省房租,不得不住地下室;为了省油费,有车也不开,宁愿挤地铁坐公交;
为了还信用卡,用多张信用卡拆东墙补西墙才能还上每月的最低还款.....
每个月更多的是生活的窘迫,而消费带来的快乐却转瞬即逝。
第二类穷人,他们不去消费而是把钱拿来投资。
他们每个月省吃俭用,把剩下的钱拿来买学习资料,报各种学习班和课程,买理财产品。
虽然他们每个月也存不下钱,但是他们的花的钱能生钱。
长则五年短则三年,这两类人的生活品质就会拉开差距。
第一类大多还是原地踏步。
工资几乎不会涨,就算涨了也不会太好,职位也不大可能会晋升,原来住地下室的还是住地下室,存款不但没有增加,欠款倒是增加了不少。
第二类人,收入肯定比原来增加了,职位也晋升了,可能还是住在原来的地方,但存款肯定增加了,不再是月光族了。
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
再过十年去看他们,你会发现他们已经不不在同一个阶层了,第一种人还是一个穷人,而且翻身逆袭几乎没有什么希望了,
第二种人可能已经实现了阶层的跃迁,财富比最早的时候实现了指数级增长。
更重要的是,人们消费掉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时间,这个比金钱更重要的资源。
每个人拥有金钱的起点是不一样的,简单来说就是,有些人生在穷人家,有些人生在富人家,如果都是消费金钱,很显然穷人把钱都花了,富人还有大把的钱。
但是,时间就不一样了,无论你是穷人还是富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谁多不去,谁也少不了。
为什么很多穷人能翻身?就是因为时间个这个对每人都绝对公平的资源,他们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好了时间,才会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逆袭成功。
然而,很多人却把这最重要的资源不当回事儿,把时间都浪费在玩手机、刷电视剧、等吃喝玩乐的事情上了。
对于金钱的损失,人们会痛心无比,可对时间的逝去,却毫无觉知,真是让人痛心。
2、不敢试错
人们在取得成功以前,一定会经历无数次小的失败,成功需要不断地试错,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
而穷人会一直穷下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不敢试错,因为试错的成本对他们来说太高了。
当我们拥有的资源越少,试错成本就会越高,越不敢轻易尝试,越不敢做冒险的事情,而机会往往隐藏在风险中。
做一件事的回报往往和风险成正比的,风险越高,收益也越大,越不敢尝试高风险的事情,取得巨大财富的可能性就越少。
所以,穷人往往总是赚不到大钱,而富人则更容易赚到大钱,虽然穷人对金钱的欲望有时更大。
穷人的一次创业和投资的失败,可能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而对富人来说,可能只是一次不痛不痒的失败而已。
穷人家庭对教育下一代时,从来都是告诉子女们要节约、不要随意浪费;要好好学习,将来找个稳定的工作;不要瞎折腾、不要做不切实际的事情......
为什么要这样教育子女?这些话,本质上是在做成本计算和风险评估。
因为穷,所有凡事都要考虑做事的成本(节约、不浪费);因为穷,凡事要做确定收益的事情(要找稳定工作);因为穷,不敢轻易冒险和尝试新事物(不敢轻易创业)。
“厌恶损失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对自己失去的东西特别敏感,反应更强烈。
而穷人本身可利用的资源就少,会更加计较得失,潜意识里会更倾向做确定收益回报的事情,风险高的事情虽然收益往往也更高,但穷人只会想要是自己失败了会损失多少利益,很少去想如果成功了能得到多大收益。
口袋里只有一百钱的人和口袋里有一万块钱的人,花钱的心理是不一样的。
只有一百块钱的人,是不会轻易购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他必须精打细算,把每一块钱都花在刀刃上,更不会轻易购买自己不了解的东西,因为他必须
确定自己花的钱是值得的,要是花了冤枉钱,一定会心疼很久的。
而有一万块钱的人,则没有这么多顾虑,在面对一百块钱以下的东西,如果自己喜欢的话会立刻买下来,很少会考虑这钱花得值不值,因为花掉一百块后他还有九千玖佰元,而只有一百块钱的人,就算花掉一块钱,他也会心疼很久。
3、懒惰
有些人看到这一点时,一定会想:不对啊,我看到很多穷人都非常勤劳的,每天从早干到晚,一年365天全年无休,脏活累活都肯干的。
其实,其中很多人不是真的勤劳,而是在受苦,被生活推着往前走而已。
我的一个小学同学,读书时学习成绩就不好,他父母要他好好学习,他就是不肯,说学习太苦了。每次考试没考好,他的父母就用竹条打他,把他打得哇哇叫,小腿上抽出一条条血痕,可他就是不哭,没流一滴眼泪。就这样,他还是不愿好好学习,对他来说挨一顿打和每天辛苦地学习来说,算不了什么。
后来,他高中毕业就去饭店里当学徒,有个老厨师想收他当徒弟,教授他炒菜的手艺,可是他不肯学,说炒菜太难学,太辛苦。
其实,他一天到晚洗碗刷盆,累的腰都直不起来,一点也不比炒菜轻松,可是他宁愿洗碗刷盆也不去学炒菜,因为那个师傅会骂人,菜炒得不好不但会被骂还会被打。
在我同学的眼里,洗碗刷盆不会被骂,这活容易干,不怕会出错,而且他已经习惯了,再苦再累也没关系。
可是,他不不曾想过,洗碗刷盆干得再好,也就那点工资,学炒菜前面虽然辛苦,免不了被骂被打,但一旦学出来,工资可能会增长几倍。
这是一种懒惰,一种思维上的懒惰,使人不愿改变,不敢改变,永远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
有些人,很多年干着同一份工作,从早忙到晚,每天干得也很辛苦,工资却始终没有见长。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时一种假努力,而且他们的工作就值这些工资,多年来他们始终做着同样的内容,创造的价值就那么多。
想要高工资,就要创造更多的价值,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做出改变。
可是,他们从未想过改变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也从未想过换一份工作。
去做销售吧,干的多就拿得多,可是我社恐怕见生人;那去做技术吧,可是我年龄这么大了,学技术来不及了;
那去创业吧,我没有本钱啊,况且我不是那块料,创业压力多大啊,我怕我受不了。
一提到改变就退缩,一说换工作,就担心自己不适应,所以只好每天辛苦地做一份工资不高的工作,永远处于最底层,
然后在那里抱怨:“为什么我辛苦一辈子,到最后还是一个穷人啊?”
从早到晚累死累活地搬砖,不叫勤劳努力,那叫叫受苦,受苦很容易,只要在那不动,生活的压力就会把你推着走。
真正的努力奋斗,是主动去做成一些事,去主动地尝试改变,去主动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消费让人永远攒不下翻身的资本;
试错成本高,使人不敢轻易尝试,
从而失去很多翻身的机会;思想的懒惰使人一辈子困在“假努力”的迷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