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阳膀胱经
20.膏肓穴
位置:第五椎上三分之一处外开三寸处。
此穴好用,但穴位不好找。寻找此穴可让病人反坐,抱个枕头,打开肩胛骨,膏肓穴就会出来。
治症:无所不疗。除治症外,最常见的是膏肓痛,唯一办法是放血,刺破皮肤,用火罐把血吸出来,立愈。
膏肓多是灸和放血。
灸膏肓
膏肓是起死回生的妙穴,像重病,不知道怎样出手治病时,就灸膏肓。
灸膏肓时,可灸到一百壮到五百壮。灸完膏肓,如果嘴巴燥渴、嘴唇干裂,可以去灸关元、气海、中极、石门、阴交都可以,灸的时候气往下走,或者再灸足三里,灸完足三里就会把热气往下导,目的是导到小肠里,导到脚上。
灸完膏肓一定要灸足三里。
灸膏肓时,胸腔里面,肚子里面会一直咕噜咕噜在叫,这是水的声音在跑,表示灸对了。
21.神堂穴至胃仓穴
位置:第五椎下外开三寸处。
治症:辅助心脏的大穴。
(2)噫嘻穴
位置:第六椎下外开三寸处。
治症:治疗血癌时,可用针或灸,帮助督俞穴,加强效果。
(3)膈关穴
位置:第七椎下外开三寸处。
治症:跟膈俞穴(第七椎下外开一寸半处)治症差不多,如小便黄,大便不好。
(4)魂门穴
位置:第九椎下外开三寸处。
治症:肝藏魂,辅助肝俞的治疗效果。
(5)阳刚穴
位置:第十椎下外开三寸处。
(6)意舍穴
位置:第十一椎下外开三寸处。
脾藏意。人体的意志、意念是脾在管。
治症:主治腹满虚胀、大便滑泻、小便赤黄、呕吐消渴、身热木黄。辅助脾俞穴治疗。
(7)胃仓穴
位置:第十二椎下外开三寸处。
治症:辅助治疗胃的穴道。
22.肓门穴至秩边穴
(1)肓门穴
位置:第十三椎下外开三寸处。
治症:乳疾,在三焦俞、肓门、石门(三焦募穴,有绝孕功能)通通可用。压痛点在十三椎下时,选这些穴位效果最好。
(2)志室穴
位置:第十四椎下外开三寸处。
治症:强化肾俞穴的功能。
经外奇穴:痞根穴
位置:十四椎下外开三寸半处。
顾名思义,痞块之根。中医认为肿瘤、硬块都有根。此处即根。
帮助诊断:查有没有肿瘤(压痛),也可下针把根断掉(压不痛)。
(3)胞肓穴
位置:第十九椎下外开三寸处。
治症:治大小便的近取穴。
(4)秩边穴
位置:第二十椎下外开三寸处。
治症:治痔疮名穴。近取穴。对各种痔疮,效果都好。
治痔疮
针长强、秩边、孔最。
孔最是肺经的郄穴,肺跟大肠相表里,还有温溜穴,都对痔疮有消炎镇痛,止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