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朱柏庐所著。朱柏庐(1617——1698),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原名朱用纯,字致一,号柏庐,昆山(今属江苏)人。朱柏庐与归有光、顾炎武一起被后人尊称为“昆山三贤”。朱柏庐少年时,曾考取过秀才,但自清入关以后,便不再求取功名。一生久居乡里,专心致志地读书教学几十年,多次拒绝了官场的诱惑,潜心研究程朱理学。
《朱子治家格言》是一部浅显易懂,朴实无华,很接地气的家训,因而近三百年来,深得后人的喜爱,许多家庭都将它视为治家宝典,争相传抄,流传甚广。它从家庭的基本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甚至要从讲卫生等最基础的行为规范谈起,从细微之处切入,凡是治家的问题,都涉及到了。五百多字,对于安全、卫生、节俭、饮食、读书、教育、积德、为官、交友……等诸多方面都有论述,可谓是一部“治家大全”。
首先,强调做人要坚守理想与气节,绝不攀附权贵。“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足见先生的人格风骨。他不仅在《朱子治家格言》中倡导他人一定要成为一个讲风骨有气节的谦谦君子,而且自己也是这样严格自律的。在明末清初那个国破家亡的动荡之际,他一直坚守自己内心的宁静,绝不辅佐异族,即便当年深得清朝皇帝的青睐也绝不该初衷。自清入关以后,他坚持读书教书,绝不入仕为官。
那么,朱柏庐先生到底向往成为怎样的道德境界呢?“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他向往的是“真善”而不是表演给他人的“伪善”。他渴望成为一个宽容善良、理想崇高、正大光明、一身正气的人。所以,他在治家格言中强调“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表明了自己高远的人生格局。
其次,强调勤劳节俭,反对奢侈浪费。“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倡导勤劳节俭,讲究卫生整洁;“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更是以骈偶形式,朗朗上口的语言,让人们轻松形象地牢记住了节俭的重要性。其实,在农耕文明时代,社会物质财富很有限,人们一方面要靠勤劳才能有更多的收成,另一方面要靠节俭减少财物的浪费,人们才有更多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这几乎是所有家训都强调的内容,但唯有朱柏庐先生的朴实语言,读记起来显得更轻松、更生动、更易学。
除此之外,朱老先生还很注重家庭内部的伦理礼仪,尊敬师长,和睦邻里,是一部家庭道德的启蒙教材。一部《朱子治家格言》,是朱柏庐先生一生感悟的倾力之作。这部治家格言内容很丰富,语言很简洁,文风很朴实,值得我们今天的所有家庭仔细揣摩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