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非暴力沟通的要素
- 观察
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要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是判断或者评估。 - 感受
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 - 需要
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 - 请求
明确告知他人,我们期待被人采取何种行为,来满足我们的需要。
- 非暴力沟通的另一面是借助它们来关切地倾听
我们首先通过体会他人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与他们建立联系,然后聆听他们的请求,来发现做什么可以帮助他们。
从我和王冠老师,两个人的角度出发:
- 观察
王冠老师:你讲一下,机器学习使用的数据集(老师全程没有看ppt)
我:(着急打开ppt),然后说就是这个(注意此时,老师并没有看ppt)
王冠老师:你解释下,你用的什么数据集,不是有标签吗,你讲一下。。。 - 感受
我:(因为跟老师交流,老师没有听我说的内容),数据集?数据集?(用怀疑的语气说出),此时感受是:气愤、害怕
我:老师你认为什么数据集?
王冠老师:不说话,此时王冠老师的感受:这个学生还挺刚的呀! - 需要
王冠老师的需要:很简单,就是看这个学生到底懂还是不懂其中的内容
我的需要:跟老师说了但是也没有回应,只是想请老师尊重一下自己,不想被忽视。 - 请求
根本没有到请求的这个环节,就被我的导师给阻断了!
上述内容就是一个错误的或者暴力的沟通过程,希望以后可以用正确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总结一下非暴力沟通过程:
- 什么是我的观察
- 我的感受如何
- 哪些需要(或价值、愿望)导致那样的感受
- 为了改善现状,我的请求是什么
我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你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为了改善生活,你的请求是什么?
二 异化的沟通方式
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心中的爱?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发现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的负面影响。它们虽然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这些语言和表达方式,我称之为“异化的沟通方式”
2.1 道德评判
- 道德评判: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道德评判标准,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是邪恶的。
- 价值判断:是人们对各种社会现象、问题,往往会作出好与坏或应该与否的判断。由于这种判断与人们的价值观直接发生关系,所以被称之为价值判断。价值判断反应了我们的信念——生命的需要怎样才能得到最好的满足。
看到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行为
- 从道德评判角度回应:"暴力是不好的。杀人者是邪恶的"
- 从价值判断角度回应(价值观+需求):"对于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我很担心;我主张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冲突。"
所以正确的解决方法是,直接表达出价值观,而不是指责他人,同时,表明个人的需要。
如果只是将重心放在分析和确定错误的性质,就会忽视自己和他人的需要。
例如:如果同事更关心细节,他就是"有强迫症";反之,如果我更在乎细节,他就是"粗心大意"。
上述评论,暗含着我们的价值观及需要,如果以这种方式进行交流,很可能会招来敌意,使我们的愿望更难得到满足。
如果同事更关心细节
- 正确的回应是:我很欣赏你这种做事细心的性格;但是,现在时间有限,还是专注于整体脉络吧!
2.2 进行比较
比较也是一种评判
2.3 回避责任
我们可以用负责任的语言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可是,人们广泛使用“不得不”这一短语。这样做,会让我们试图回避责任。
例子,一位老师说道:“我讨厌评级。这样做不仅没用,而且学生会很紧张。但我不得不评级。因为这是学校的政策。”,作者建议其用以下的方式来表达:“我选择评级。因为我想。。。。”她脱口而出:“我选择评级。因为我想保住工作。”她赶紧补充了一句:“我不喜欢这样说。这让我觉得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2.4 强人所难
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收到惩罚。在我们的社会中,这是强者常用的手段。
我们大多数的人使用的语言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