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现在不确定的时代很少人没有不焦虑的时候,工作有工作焦虑,信息有信息焦虑,养娃有养娃焦虑,面对未来有未来的焦虑,甚至也有大环境的焦虑。
和菜头猜想说,有些人可能就是对焦虑有瘾。
新事物出现之后,人群里愿意尝试的人百中无一,人群里愿意去拥抱的人万中无一。和尝试、拥抱相比,原地不动,然后投入焦虑才是更为容易做的事,也是大多数人的选择。面对现实的变化,焦虑而不非行动,才是人们的解药良方。——《槽边往事》
《认知觉醒》的作者总结说,焦虑的原因就两条: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正如王小波所说的——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焦虑的本质也契合这一观点:自己的欲望大于能力,又极度缺乏耐心。焦虑就是因为欲望与能力之间差距过大。
而且焦虑还会传导,现在我们很少看到小朋友如同我们当年一样,在操场、街头、郊野中野蛮且自然地生长,我们用作疯玩的时间他们要用去参加各种培训班、补习课,要不然就是刷作业刷卷子刷习题集。
显然不是孩子焦虑,更多是因为父母的焦虑。父母为了孩子的未来焦虑,但往往将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看孩子 12小时刷题,看孩子排满培训班课程,看孩子学钢琴学英文学芭蕾学国学,看着小机器人不停地转,焦虑就得到了释放。——《槽边往事》
还有很多人今年也会觉得单位“活更多,规定更严,钱更少”,这也很好理解,正常你在一家家里米见底了的公司,老板都是抓考勤,骂人,脾气不太好的,因为老板一定会把自己的焦虑和压力一级级地传递下来。
面对焦虑,我们往往选择在别人的比较中有优势来缓解焦虑,通过跟别人做一样的事情待在人群中获得安全感,通过更好更大的成绩来缓解自己的焦虑,但这依然无法解决焦虑的问题。
昨天成甲老师在一念一会中分享了一个他使用了二十多年却屡试不爽的小方法,一个遇到焦虑的时候能让你马上缓解的万灵公式,那就是威利斯·H:卡里尔的神奇法则。具体是这样的:
遇到令你担心焦虑的问题,请按照下面三个步骤,
- 1.问问自己:“最坏的可能是什么?
- 2.现在就当已经发生了最坏情况,做好接受它的心理准备;
- 3.既然最坏已经发生了,然后冷静地一点一点着手改善最坏情况。
比如我们都会有育儿焦虑:担心孩子不够独立、成绩波动、不如别人家孩子优秀等等。这时候,你可以想象,最坏的可能是什么?
孩子成绩始终中等,不拔尖;孩子习惯依赖,缺少自我驱动;孩子不自律,沉迷游戏等等,然后你接受最坏情况,就算将来成绩普通,只要身心健康、人格稳定、有自我认知,是个普通人也就够了。
这时候,你可以看到他的一点闪光、一点进步、也可以专注每一次的共处,而非追求结果,关注一点点的小习惯、一点点的责任感、表达力等等,从中慢慢找回父母的责任和成就感。
正如和菜头所说,自从人类在山洞里点起篝火来,人们就是用这种围坐讲述的方式抵御内心对危险和不可知的焦虑、紧张、恐惧。真正起效的还是篝火带来的热量,还有烤肉带来的焦香与油脂。在山洞外面的世界已经大雨瓢泼或者是山洪泛滥,焦虑、紧张、恐惧也没有任何用处,反而是专心烤火吃肉能够带来一些切实帮助。发生的已经发生了,变化不需要你同意正在到来,但是肉再不吃就彻底焦了。
显然,同样是活一天,平静,用心,专注投入的一天和浑浑噩噩、消极怠工的一天,生命呈现出来的样子完全不同。有个人说,人生就像一个微积分的过程,如果我们能让自己每时每刻是以幸福、开心、感恩的心态面对,那么最终,我们度过的一生也就是幸福和安定的。
所以说,行动是焦虑的解药。焦虑就像空转的大脑,行动才是齿轮开始咬合的那一刻。试着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学会接纳自己无法改变的事情,专注于能够掌控的部分。做好手头的事情,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焦虑感。
每天分享一个我正在学习并觉得有用的认知或例子,给我自己做心理建设,如果今天这个认知或例子恰好对你有启发,欢迎给我点赞或转发。
今天是公众号日更的第396天/1000天,早起第1653天,慢跑3614/10000公里,最近正在学习《复利日知录》,很多理念来自《富足人生社群》课程的复述,两个地球上少有的可以让你不断变好的社群,欢迎加入一起学习
如果你愿意定投生活,每天提醒自己进步一点点,让生活更美好,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9.9元加入我的“定投生活陪伴群”,不承诺提供服务,欢迎跟我一起学习践行复利人生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