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你越是想马上开始的事情,越是无法开始。近期,我特别想拜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可是偏偏疫情原因,商家无法发货,推迟了好长时间。好在,书今日终于到手,便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不知不觉已认真阅读了20页,内容是第一辑第一节(做班主任,让我的生活如此精彩)。李老师写到班主任的幸福源于何处?源于享受职业,赢得尊重,学生爱戴,同行敬佩,家庭幸福,超越自己。他是这样写的,更是这样做的。
李老师非常愿意做班主任,不是他想成为名家,也不是对教育的“殉道”精神,而只是想把对教育的热情撒播到更多的人中间,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快乐自由自在的教育土壤上健康成长。
李老师发自内心的愿意当班主任,是因为20多年的班主任生涯,赋予他无与伦比的快乐,和他的兴趣有关。
李老师把教过的孩子们当成自己的青春礼物。和学生相处的时光,都是他生命中阳光灿烂的日子。和学生生活中日子,让他永远都和童心为伴,与青春同行。因为他的生命与学生们融为了一体。这种境界既朴素又高尚。
是的,从李老师身上,我明白了自己的梦想是什么?那就是做一名永远的班主任,享受职业,与学生奔向幸福的成长之旅。
八周的网课即将结束,许多学生与老师都疲惫不堪。有的学生趁此机会,偷奸耍滑,作业偷工减料——————有的老师也是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收效甚微,黔驴技穷。我和工作室成员,一起研讨,一起寻找最佳策略,总结出爱字当头,盯紧不放,关心常在,唤醒成长十六字方法。今日,我就按照上面的方法,促进了两个学生转变,他们终于交作业了。我兴奋不已。小天同学,父母在外打工,与奶奶一起居住,居家学习时,迷恋上了打游戏,经常分屏,成绩一落千丈。今日的作业工整,干净,正确,字里行间透露着一丝不苟。
小天同学的转变,是班子任工作给予我丰厚的馈赠。作为教师,面对的永远是朝气蓬勃的脸庞,这多么令人欣喜;作为班子任,面对的永远是晶莹的童心,面对的永远是挖掘不尽的宝藏,这多么令人骄傲!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人学!”我们做为一名老班,要做到与学生心心相印,爱生如初恋,才能领略到“人学”的魅力。尤其在居家学习的特殊时期。
老班的幸福源于成长,源于实践,这就需要从写教育随笔开始。
教育随笔不是简单的教育记事。教育随笔的书写,会使我们对自己的教育得失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对教育的本质及教育科学规律有了相对正确的理解与把握 ,对我们每一天的工作有了一种持续不断的动力与激情 。
我们只有全身心的投入丰富多彩的教育生活 使我们有一种写作的冲动。 而写作之中的思考与写作之后的成功又激起我们投入教育生活的更大热情。 教育写作让我们成为一个头脑清醒的教育者 。
教育随笔的写作不仅仅是单纯的写作, 必须伴随着实践 ,阅读与思考 。它与实践相随 ,与阅读同行,与思考为伴,实 践是他的源泉, 阅读是他的基础, 思考是他的灵魂 。当一位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一边思考 一边写作时,他已经进入教育科研的状态了, 而且这种研究带有鲜明的人文风格与个性化色彩。这是一线教师结合自己的实践进行教育科研的最佳方式 。
让我们从教育随笔开始,边写边阅读 ,边思考 ,开启新的教育生活 ,做永远的班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