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奋斗之姿,赴青春之约


晨光未晞时,我总习惯提前走过教学楼的长廊。远远望见咱们教室透出的微光,像一盏盏点亮在晨雾里的灯 —— 那是你们伏案读书的身影,有的捧着历史课本梳理时序脉络,有的握着英语单词本轻声诵读,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比清晨的鸟鸣更动人。每当这时,我总想起《诗经》里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的句子,古人以勤勉书写岁月,而今天的你们,正以同样的执着,在青春的书页上落笔。

正午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伏桌小憩的同学们身上。没有喧闹的嬉戏,只有均匀的呼吸与偶尔翻动书页的轻响。我知道,你们中有人刚结束激烈的体育课,有人还在为上午未解的数学题蹙眉,却都选择在教室这个 “集体书房” 里沉淀自己。这份自觉与沉静,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有力量。记得讲 “罗马共和国的崛起” 时,我们曾讨论过:为何这个城邦能从台伯河畔走向地中海霸主?答案藏在元老院的审慎、公民的担当里,更藏在每个罗马人对集体的珍视中。而今天的你们,正用 “课间不喧哗、午休守秩序” 的默契,诠释着属于高二班级的集体精神。

更让我动容的,是教室里那些 “隐形的守护者”。课代表提前将黑板擦得锃亮,把作业清单贴在显眼处;小组长课间聚在角落,帮基础薄弱的同学讲解历史时间线;寝室长每晚提醒大家整理内务,清晨催促同伴准时早读。上周我抽查历史笔记,发现有小组自发制作了 “中国古代史时间轴手账”,每个人负责一个朝代,最后装订成册在班级传阅 —— 这多像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 “百家争鸣”,不是孤立的奋斗,而是彼此照亮的同行。我常说,历史从不是英雄的独角戏:商鞅变法需靠百姓的支持,贞观之治离不开群臣的辅佐,而咱们班级的 “大业”,也正需要每一份微小的努力汇聚成河。

或许有时你们会困惑:日复一日的早读、密密麻麻的笔记,真的能换来想要的结果吗?我想和大家分享 “敦煌藏经洞” 的故事:千年前的僧侣们,在戈壁荒漠中一笔一画抄写经文,他们或许不知道这些典籍会在千年后重见天日,却依然坚守着 “传灯续火” 的信念。今天的你们,每一次早到的坚持、每一页认真的笔记,都是在为自己的未来 “藏经”。就像我们刚学过的 “科举制”,它虽有局限,却让无数寒门学子相信 “天道酬勤”—— 而在更公平的今天,你们的每一份付出,都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一刻,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回馈你。

记得有同学在周记里写:“努力的样子,大概就是抬头时能看见黑板的重点,低头时能看清笔记的字迹。” 这句话让我想起古希腊的雕塑《掷铁饼者》,肌肉的张力里藏着力量,眼神的坚定中透着执着 —— 那是奋斗者最美的姿态。高二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你们像即将横渡江河的旅人,此刻的每一次划桨,都在缩短与彼岸的距离。

我见过你们为解出一道题时眼里的光,也见过你们为背不完知识点时偷偷抹泪的模样。但请记住:教室的晨光记得你们的早起,堆积的试卷见证你们的坚持,身边的同伴感受你们的温暖。当我们把 “早到” 变成习惯,把 “尽责” 当成自然,把 “互助” 化作日常,这样的班级,何愁不能驶向更远的地方?

愿你们始终相信:你笔下的每一个字,都是未来的伏笔;你此刻的每一份努力,都在为青春作序。当多年后回望这段岁月,你们定会感谢今天那个在晨光中读书、在午休时沉淀、在集体中发光的自己 —— 因为努力的样子,本就是青春最美的勋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