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 网中38期 第643天
四十度高温天的下午两点,街上除了三三两两的车子行驶而去,路上行人张眼看不到几人。不由得停留在路边多看了几眼:这么热的天里,什么样的人会出现在外面呢?
一辆外卖骑手从身边开过,对面一位骑手正好也迎面驶来。啊,是的,大家都不出门,骑手反倒忙活起来了?
从停车场走过来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十来岁模样的孩子,手上拿着资料袋。啊,是的,这是在假期穿梭在各个培训班之中的家长与孩子吧!
进入星巴克,坐在一张长桌上,对面的、旁边的,不是在等孩子下课就是在这里停留等着去上课。
心生感慨!
当孩子陷入“问题”中的时候...
外界对父母有很多“指责”的声音,扼杀了孩子的童年,不是在补课的路上就是在培优的途中。365天,360天在“卷”,对孩子的高压高期待,希望孩子出人头地,考个好大学的急切渴望等等。父母多少都背着这样那样的“指责”。
时代中的父母,谁可以替他们说话?看到他们?付出了很多,牺牲自我,换来的是孩子的不满,家庭的负累,外界的苛责,身心俱疲、万念俱灰...
对孩子的期待和希望有错吗?无条件接纳,不求回报的付出,谁给予了时代中父母这样的条件与力量呢?如果不把希望和期待寄托在孩子身上,可以寄托在哪里?
祖祖辈辈不都是这么“传承”下来的吗?
社会变了,时代变了,时代中的父母也需要跟随变化而变化没有错,可是谁提供了机会和资源给父母?谁可以助力于他们?
如此勤劳、努力、为了成全他人,不断放下自己的需求;如此伟大,如此令人敬畏;却成为了某种“荼毒”...
如果有错,只是父母的错吗?如果有问题,只是父母的问题吗?
可不可以是社会,是这个时代造就的,甚至是“逼迫”!过得如此辛苦,又卑微...
父母的愿望、初心没有错,错就错在方式上。
父母只想孩子学好、吃好、穿好,却少想到自己要“学好”、“吃好”、“穿好”。
花几万给孩子学个啥,可能眼睛都不眨一下;花几万让自己学个啥,那感觉就是浪费,也不舍得。
可是,父母有更好的方式吗?有选择吗?如果有,父母会不选择吗?
多少人有力量可以抗衡文化基因?多少人有力量可以超脱代际传承?
所以,觉醒的人,是不是也要庆幸自己的醒来。可“醒来的人”就有理由“指责”还在沉睡中的人吗?
他们难道不想吗?如果他们知道的话....如果他们和你一样有这样的机会...
从某种程度来说,可不可以说,最不该被指责的就是父母?
他们很伟大,很了不起。是的,就是这个顶着四十度气温为了孩子的一点成绩以及可能更好一点的未来在路上奔波的妈妈,很伟大!如果有人要“拯救”时代(假设“指责”的初衷是希望对方好,有着拯救情结),应当承认父母的伟大,看见他们的用心良苦以及背后许多不得已的选择。也许她们需要多一点、远一点的认知,看到事情的多种可能性;也许她们需要照顾自己的情绪;也许她们需要放下一些焦虑;那么“拯救”就应该从父母的需要入手。而不是把矛头指向父母!
这不是个人问题,也绝非某个父母的责任,这是时代中共同面对的难题。比起一起掐架,也许作为时代中的你我,需要的是一起解题。一点一点解开这个时代难题!如果还不知道如何下笔,或许可以从关爱他人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