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一个多月了,我最深的感觉不是舒服,而是这种安逸已经消磨完了我的斗志。
每天上雅思口语的模拟课,老师都会说我的lexical resource还不够,词汇量不够丰富,听到这个评语时,我经常在想,一定要多做雅思题,通过训练来加强词汇储备。
结果二十五分钟的课一过,我又什么都不想做了。
据说从心理学上讲,人持续做事的动力,要么来自热爱跟愉快,要么来自恐惧和担心。
我这一个月持续做的只有写文章,因为写完一篇文章能让我感到愉快和创造,符合前一种动力。
但是推动我学习的恐惧和担心,在考研初试一结束就不复存在,在等成绩的两个月中,我最大的烦恼是这个空闲时间我可以做些什么。
不管我设立了多少高大上的目标,实际上最终的结果仍是刷手机,一刷一整天。
*
我不得不承认,那一段能支撑着自己走完的学习之路,比起向上走的渴望,推着我更强的一股力量,是害怕走不出自己的小城,害怕落后于人。
那种害怕才是根深蒂固抽打着我前进的力量,比所谓的学习的充实更深刻,也更有用。
身处那段压力和动力并存的时光时,我想的最多的就是——“撑过这阵就好啦。”
我撑过来了,但是这种无所事事的安逸又让我全然颓废下来,失去了年轻人该有的活力和热情。
如果没有强大的意志干预自己,我的刷手机完全就是无意识下的一种本能,而我需要用很大的气力克服这种本能,但克服本身就耗光了我的大部分力气,我更难有多的心力来集中做我应该做的一些事情。
安逸的可怕就在于,它会让懒惰会长成身体的一块骨头,当人挣扎着想脱离这种状态时,软绵绵的身体已经有了肌无力的预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孔子几千年前就得出的至理名言诚不欺我。
*
压力就是这么不讨喜的东西,可是没了压力,最直接的动力也被抽走了。
重温韩综《高中带货王》,一群会穿的高中生在节目组每期的淘汰规则下,任务穿搭的完成度比自己的日常穿搭又高出了无数水准。
重压之下,人爆发出求生欲,后激发出潜能。
好在大家都知道,这种重压不能成为常态。一个竞技选拔节目持续三到六个月,个个选手都会脱掉一层皮,人生的重压只是为了揠苗助长罢了,剩下的更多时候需要在规律的节奏中循序渐进的成长。
休息的这一个多月,当然也不能说浪费了,但是再毫无止境的休息,我也会陷入无所作为更深的境地。
应当给自己加一点压力,或者寻求外部的竞争,再平稳的生活,也应该保持一点警惕,不让自己废掉。
懒惰是最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想要进步,一定要做更难的事情。
文|阿婉
图|《friends》剧照
——————————— END———————————
(强行的)作者简介:
阿婉,98年生人,生活观察家,未来的英语翻译。
为了写出有质量的文章而耕耘ing
不无脑追热点,写静水流深的生活轨迹。
感激在这里相遇,喜欢的话请关注我吧~
如果能指点一下我写的怎样,更感激不尽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