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没那么喜欢,也没大家那么排斥。我的喜欢总是比较感性,讨厌会比较理性。讨厌,会有很明确的理由和原因。喜欢没有理由和原因,喜欢就喜欢了。更多的时候,是没太强烈的感觉。会看他的作品,但不会特别刻意去找出来看。他的思想性是超越时代的,大约太厉害了,所以多了一点距离感。再次看他的《狂人日记》,陌生而又熟悉。喜欢读书会,因为会让看书的壁垒不自觉中被打开。因为,我没那么喜欢鲁迅,所以如果不是读书会,不会特地去找他的作品出来看。
不足五千字的《狂人日记》在读书会后又刷了两遍。因为它不容易懂,也因为他有趣。曾经有小说评论家说,鲁迅只留下十来篇小说太可惜了。如果不是在那个时代,他觉得杂文更适合,他的小说成就会是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会不会有这样一个结果,已经无法评判。但他的每一篇小说都可以一字一字地琢磨。
《狂人日记》在小说的开篇,已经用文言文交代了狂人的结局。这也是比较特别的一种开头。结局已经知道了,你还愿意去看过程吗?敢这么开头的作者没几个。但是,这一段开头的文言文,给的信息并不少。文章的名字是病人症愈后所题。虽然,大家都觉得他是病人,但他自己并不认为,即使是别人眼中的症愈后,也不认为自己在那段时间里是病人。这点很有意思。日记里所记村人名字,没有记错,所以撮录的时候,把名字“易去”。所谓病人,所谓疯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真耐人寻味。鲁迅的小说,绝没有一句赘言。
日记的第一句是“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看完第一节,脑子里蹦出来的是,欧洲的吸血鬼或狼人,月圆之月要变身。然而,我并没有抓住这一缕思绪。直到有小伙伴提起“月光”,才把整篇的“月光”都找出来,对比一下。
或许“月光”象征着黑暗中微弱的光明。日记第一节“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这一天,“我”发狂了。如果“发狂”状态是清明,看清楚“吃人”。那么之前的三十对年,“我”都是“发昏”的。现在的我“须十分小心”,“我”对于自己的状态是满意的。
第二节“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我发现他们“似乎想害我”,这对我来说“真教我怕”。
第六节“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没有月光也没有太阳。这一节很简单。一共三句话,除了这一句,剩下的说了,四种动物。而接下来几节似乎都是用事例来解释这几种动物。
第八节“天气是很好,月色也很亮”。在这一节之前,我对于所有关于“吃人”的想法都是处于想象中的。而在这一节中,“我”问出口了“吃人的事,对么?”,把问题从暗处推到明处。这于“我”也是一个自己满意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