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理浅说》(33)
卷三 阴虚症门问答
本篇二十九条,“专论阴虚,指出元阴不足一句,反复推明。”
血为阴,肾阳寄居其中,一点真阴,藏于二阳,为十二经之尊,人身之主,为心之神。
“凡血虚之症,所现纯是一派枯槁、憔悴、燥熯、干粗之火形,何也?血中寓火,火旺自然阴亏,阴虚自然火旺”,这是阴虚的原因所在。
“三阴与三阳,病形各殊,三阳不足症,所现纯是阴色,为其阳不足,而阴有余也;三阴不足之症,所现全是阳色,为其阴不足,而阳有余也,此辨认阴虚、阳虚之切法也。”人体阴阳互为一体,阴盛阳衰,阳虚则阴必有余;阳盛阴衰,阴虚则阳必有余。这是辨认阴虚、阳虚的判据。
仲景之法,“定六经早已判乾坤之界限,明六气业已括万病之攸归。六气即是六经之体,外感六气,便是六经之客,三百九十七法,法法神奇,一百一十三方,方方绝妙,…。”《伤寒论》论六经识阴阳,已辨万病之因。立法垂方,都符合医学之理,没有不是之处。
“知其妙者,以四逆汤、白通汤、理中、建中诸方,治一切阳虚症候,绝不有差;以黄连鸡子阿胶、导赤散、补血、独参诸方,治一切阴虚症候,定不能误。”阴虚诸方,尤贵圆通,有当柔润以扶阴类、有当清凉以扶阴类、有当苦寒以扶阴类,这是救阴、补阴之要诀。补阳亦然,有当轻清以扶阳类、有当温养以扶阳类、有当辛温、辛热以扶阳类,这是治阳虚之要诀。
“他如外感六气,按节令、挈提纲,随邪变化,细详六经贯解。须知仲景伤寒之六经,并非专为伤寒说法,而六步之法已经说明。”《伤寒论》并非只论伤寒,而是以伤寒论六经六气,对其诊治如何随时节气候而变也在其中。
如太阴病,仲景有理中汤,后有香砂、四君、六君,以调脾土一切绪症,都是套理中汤一方,其理相通,其效相当。“千百年来,名贤选出,立方亦多,而仲景之法,遂晦而不明,不得不宣扬之也。”(黄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