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的起点是“课题分离”,终点是“共同体感觉”。
1.你是你,我是我
每个人都不想被别人讨厌,却在生活中处处讨厌着别人。这是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但如果我们想要获得幸福,那先要获得被讨厌的勇气。
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这并不是说要去故意惹人讨厌或者是去作恶,而是不害怕被别人讨厌。
这种想法既不是自以为是,也不是将错就错,只是分离课题。“不想被人讨厌”是我们自己的课题,但“是否讨厌我”却是别人的课题。即使有人不喜欢你,那也并不是你的课题,如果我们在乎别人是否讨厌自己,那就是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了。
此外,“应该喜欢我”或者“我已经这么努力了还不喜欢我也太奇怪了”之类的想法也是一种干涉对方课题的回报式的思维。
2.讨人厌与讨厌人
如果问我,我是否被人讨厌过?当然,我又不是人民币,凭什么所有人都要喜欢我!只不过生活中有些人的讨厌显而易见,有些人的讨厌藏在笑容里。我无法也不需要去辨别真假,因为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不在意而已。
如果问我,我有讨厌过别人吗?当然,我不是圣人,别人也不是圣人。当遇到不喜欢的事情时,讨厌只是一种表达自我感受的情感方式。
如果你讨厌我,这与我无关;如果我讨厌你,这也与你无关。我和你只需要关注自己的课题,不需要有任何复杂的交集。
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
3.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但,我们的生活就是陷入“我是我,你是你”的特立独行之中吗?并不是。阿德勒认为:人际关系的起点是“课题分离”,而终点是“共同体感觉”。
所谓共同体感觉,就是能够令人产生归属感的一切人、事、物。除了人际关系涉及的常见范围,任何你想与之成为伙伴的存在都可以形成共同体,包括养的宠物和植物,甚至是陪伴一起长大的小物件,重要的是你的感受,没有特定范围的限制。
在向终点迈进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进行课题分离,然后应该在接受双方差异的同时建立平等的横向关系。“鼓励”则是这种基础之上的重要方法。
拔高自己的视角,就像站在高处可以看见大江大河奔流而去的方向以及拐角暗流漩涡的位置。
我们用大的共同体的面的思维去解决小的共同体的点的问题,用一个公正客观的旁观者视角,去看待审视经历和过往,形成一种清醒理智的认识。这可能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自我提醒。
4.与宇宙同在
但此刻有一个更简单的问题:如果在“被所有人喜欢的人生”和“有人讨厌自己的人生”这两个选择中选一个,你会选择哪一种?
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比起别人如何看自己,我更关心自己过得如何,因为我想要自由地生活。
若能不惧讨厌,定会自由前行,你我本就属于这个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