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用墨,如何掌握好浓与淡

墨分五采是中国画表现的技巧之一,指的是以水调节墨的浓淡表现事物的五色之相。墨可分作墨、淡墨、浓墨、极淡墨和焦墨,而每一种墨色又有干、湿的变化,这就是中国画用墨的奇妙之处。同理,中国书法和绘画有相似之处,二者同属姊妹关系,有书画同源之理。


中国书法和绘画可以简称为笔墨功夫,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墨色都很精彩,如同一个人血色丰润,神气光华。

如何掌握好书法用墨的浓淡之分?

学习用墨,首先要掌握好浓淡,水分的多少。凡是好的书法作品,水墨都是浓淡适宜的。墨须浓而疑。疑之运笔不畅,疑则笔画呆板、干涩;墨须淡而不死,死之则伤神,书法讲究形神兼备,所以淡墨要活,要有神韵。用墨浓淡适宜、燥润相杂,是书法艺术之美的一大关键。

淡墨艺术浅谈

黄宾虹云:“古人书画,墨色灵活,浓不凝滞,淡不薄浮,亦自有术。其法先以笔蘸浓墨,墨倘过丰,宜于砚台略力揩拭,然后将笔略蘸清水,则作书作画,墨色自然滋润灵活。″

所以有功力的书法家都要掌握好用墨技巧,墨色的浓与淡、燥与润,使字血肉丰满,色彩光鲜。浓墨作品可以焕发精神与活力,淡墨作品也可以别具神采与韵味。清代的刘墉善用浓墨,精华内含;王文治善用淡墨,风流儒雅,当时人称“浓墨宰相,淡墨探花”。

浓墨宰相

字怎样能写出好的墨色呢?首先,水、墨砚均要纯、净、洁。砚不可留宿墨,用完了就要用清水洗净。这样研出来的墨才能水墨调匀,写出来的字才能“血肉得所”具体做法是:

首先,书写之前,笔宜以清水缓缓开释,使笔毫透润。在砚面徐徐轻捺,四面之毫浸润水墨,自然和顺挺圆。挥洒之下,使墨从笔尖出,则墨色鲜活而笔力遒劲。

淡墨探花

其次,用笔用墨必须完美结合,笔醮墨饱。笔能摄墨,锋到墨到,墨随笔而生发,因而氤氲万象。古人有“惜墨如今”和“泼墨如飞"的说法,意思是笔不妄下,墨不虚发,经营意境,灵活运用。写出来的书法作品,极尽浓淡枯湿错综变化。

古人云:“墨过淡则伤神采,太浓则滞笔锋。过淡且太湿,则笔毫控摄不住水墨,墨溢于毫外,产生墨涨的弊病;若墨太浓,则锋毫运转不动、放不开。书写要充分发挥墨色的效果。元代陈绎曾在《翰林要诀》中说:“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笔尖受水,一点已枯矣,水太渍则肉散,太燥则肉枯丨。墨太浓则肉滞,太淡则肉薄。粗则多累,积则不匀。″

古人用墨要浓淡适宜,燥润相杂,实为书法艺术一大关键。

以上是一点用墨技巧,仅供大家参考,有不足之处,望各位大师指点更正,谢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书法点画线条中节奏的呈现,除了用笔之外,还有赖于墨色之助。 (蔡羽 行书扇面) 在酣畅淋漓的墨色氤氲中,书法家和画...
    郑辉贤国学艺术阅读 4,055评论 0 9
  • 国画用墨技法! 一、用墨: 1、淡墨:水多墨少,濃墨加水調之。 淡墨描远山景 2、濃墨:墨多水少,研至八分。 3、...
    管文宁阅读 4,410评论 0 2
  • 什么是书法 中国书法起源于五千年前,而文字源于图画,由象形文字到结构完备,道法自然逐步发展到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
    崔金娥阅读 4,743评论 0 0
  • 久违的晴天,家长会。 家长大会开好到教室时,离放学已经没多少时间了。班主任说已经安排了三个家长分享经验。 放学铃声...
    飘雪儿5阅读 12,187评论 16 22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迷月闪星情阅读 13,585评论 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