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学习的是第四单元的开篇课文——老舍先生的《猫》,第一课时确定了三个学习目标:1.认识“虐、职”等6个生字,认准“屏、折”2个多音字,会写“忧、虑”等15个字。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3.体会第二自然段表达上的特点,尝试小练笔。为达成这些目标设置了四个学习活动:活动一:预习检测。活动二:梳理脉络,完成思维导图。活动三:朗读领悟,体会表达特点。活动四:学以致用,尝试仿写练笔。
课后,跟听课的小伙伴交流,一致认同,这节课效果比较好的几个方面:第一,板块式的活动安排的确能以生为本,以任务驱动学生产生真正的学习行为,第二,前置学习后的课堂预习检测,借助数据摸清学情后的精准教学效果良好。第三,仿写练笔在前一环节体会表达特点的基础上展开,特别是给予了评价标准的参照,产出的作品质量比较高。几组数据记录一下:
但是,总觉得课堂少了点什么,经过课堂记录的查看和跟同组老师的探讨:这堂课缺少了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以及朗读的指导。学生在完成活动二和活动三时,充分的读是必不可少的,读充分了,完成思维导图、说出表达特点就能水到渠成。
语文教材中的选编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充分的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都大有裨益。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在画面中体会情感,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朗读的确非常重要。
写在最后:语文课,在启迪学生思维的同时,别忘了朗读这种最基本的感性体验,语文课需要多些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