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东流故里,开启非遗之旅
曲阜师范大学实践队走进东流老街 探寻非遗传承密码。
近日,曲阜师范大学“城载非遗,文传千古”实践队来到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东流老街,开展为期一周的非遗文化调研与传承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深入挖掘东流老街丰富的非遗资源,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和文化传播,推动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东流老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街。这里不仅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还承载着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东至花灯、麦鱼制作技艺、手工竹编等。“城载非遗,文传千古”实践队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东流老街的非遗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实践队抵达东流老街后,首先与当地文化站取得联系,在文化站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对老街进行了全面的走访和考察。他们深入到老街的各个角落,与当地居民亲切交谈,了解老街的历史变迁和非遗传承情况。在走访过程中,实践队发现,尽管东流老街的非遗资源丰富,但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机制,许多非遗项目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
为了深入了解非遗项目的传承现状,实践队对东至花灯、麦鱼制作技艺等代表性非遗项目的传承人进行了专访。在采访中,东至花灯传承人周师傅表示:“东至花灯是我们东流老街的传统民俗文化,每到春节、元宵等重要节日,我们都会组织花灯表演,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而,现在愿意学习制作花灯和参与表演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这项技艺的传承面临着很大的困难。”麦鱼制作技艺传承人张师傅也感慨道:“麦鱼是我们东至的特色美食,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但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这项辛苦的工作,麦鱼制作技艺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针对这些问题,实践队成员们积极建言献策。希望可以对东流老街的非遗项目进行广泛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实践活动期间,实践队还组织了多场非遗文化传播活动。他们在老街的广场上举办了非遗文化展览,展示了东至花灯、手工竹编等非遗项目的精美作品,并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进行制作演示,吸引了众多当地居民和游客的驻足观看。此外,实践队还走进当地学校,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讲座,并组织学生们亲身体验了手工竹编、剪纸等非遗项目的制作过程,激发了学生们对非遗文化的浓厚兴趣。
“城载非遗,文传千古”实践队队长表示:“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虽然我们在东流老街的实践活动即将结束,但我们对非遗文化的关注和传承工作不会停止。我们将把这次实践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为推动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曲阜师范大学“城载非遗,文传千古”实践队走进东流老街的活动,不仅为东流老街的非遗保护与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大学生们在实践中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东流老街的非遗文化一定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撰稿人:汪钰洋
“城载非遗,文传千古”实践队
指导老师:刘兆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