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十日 苏章二天
píng yuán shí rì sūzhāng èr tiān
【注释】
(1)平原:指平原君赵胜,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于赵惠文王及赵孝成王时为相,善养宾客,多至数千。赵国平原君、齐国孟尝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
(2)苏章:苏章,字孺文,博学、善着文章,东汉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于安帝、顺帝时为官。时当外戚、宦官交相弄权,苏章正直无私,屡揭时弊,为权贵所不容,罢官后隐居乡里终生不复出。
【语译】
秦王欲报范雎仇,佯与平原十日饮;依法究办清河守,苏章先叙故人情。
【人物故事】
据《史记 范雎列传》载,魏国人范雎有辩才,游说诸侯,欲侍奉魏王,因家贫无法自给,就先去侍奉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王出使齐国,范雎随行,逗留秦国数月仍得不到回应。然而齐王耳闻范雎有辩才,就赐给范雎“金十斤及牛酒”。须贾得知,勃然大怒,认为是范雎出卖魏国机密换来的,令范雎收下牛、酒,退还其金。
回国后,气怒的须贾向魏相告状,魏相即魏公子魏齐。魏齐大怒,叫人鞭打范雎,肋骨、牙齿都被打断了。范雎装死,就被人用竹席卷起放到厕中。相府里醉酒的宾客就在范雎身上撒尿。范雎在席卷当中对看守他的人说:“您若放我出去,将来必定厚谢您。”看守的人就跟魏齐报告要去扔掉竹席中的尸体。魏齐喝醉了就说:“行!”范雎这才脱身逃走。过后魏齐就追悔了,再找范雎就找不着了。魏人郑安平听说范雎的境遇,就带着他到处逃亡躲藏,范雎改名换姓叫张禄。
多年后张禄成为秦相,魏国不知,以为范雎早已死了。须贾奉命出使来到秦国,范雎穿着破衣步行去见他,须贾吃惊之余以为范雎依旧贫寒,就拿了件厚丝袍送他。后来被范雎带到秦相府,才知范雎就是张禄。须贾惊慌失色、肉袒膝行,托人求见范雎以谢罪。范雎念在须贾赠袍就放了他,不过要须贾回去转告魏王快把魏齐的头拿来,否则要灭了魏国。魏齐因而逃亡赵国,藏匿在平原君处。
秦昭王听说范睢的仇人魏齐藏在平原君处,就想为范睢报仇,于是写了封伪善的邀请函给平原君,说:“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之饮。”等平原君抵达秦国,秦王先与他宴饮数日,然后要平原君派人回去把魏齐的头拿过来,否则将举兵伐赵,不让平原君回国。平原君说:“魏齐是我的朋友,在我家就一定不会交出来,何况根本不在我家。”
秦昭王就写信给赵王说:“你弟弟在我这儿,范君的仇人魏齐在你弟弟那儿,你快把魏齐的头送来,不然我就攻赵,不让你弟弟出关。”赵王于是急急发兵围平原君家,魏齐趁夜逃走,去见赵相虞卿,虞卿知道赵王势在必行,就解下相印,陪魏齐逃亡,沿途抄小路回到魏国大梁找信陵君,想请信陵君协助逃往楚国。信陵君因畏惧秦国而不敢接见,魏齐就自刎而死。最后赵王取了人头去秦国换回平原君。
《资治通鉴》记东汉顺帝时,苏章迁任冀州刺史。他有个老朋友在冀州当清河太守。苏章在巡行视察时发现他有不法行为,想要法办他。于是请他来,准备酒菜款待,高高兴兴叙旧一番。太守高兴地说:“别人头顶上都只有一个天,独独我有两个天!”苏章说:“今天我苏孺文与老友喝酒叙旧,这是私人恩情;明天冀州刺史公堂审案,那可是国家法律。”于是列举其罪依法办理。这样一来,整个冀州的吏治就端整起来。
【说明】
范雎见秦王之初,昭王已在位三十六年,国势强大,韩、赵、魏、齐、楚都相当畏惧,秦昭王也根本就不再听辩士的话,所以不想见范雎,将他草草搁置一年多。后来范雎上书请求面见,并说若所言不可用,请秦王取其性命。秦王看了奏书非常高兴,派车把范雎载到离宫相见,屏避左右,长跪向范雎请教。可见范雎所谈的事确实深深打动了秦王的心,他非常了解秦王。秦王听从范雎行事,自此突破太后干政与对外军事的瓶颈,难怪秦王也想替范雎出一口气。而魏齐那样对待范雎,后悔晚矣,错失一个能扭转局势的大好人才!而虞卿宁弃相位助魏齐逃亡,二人又岂是泛泛之交!
苏章以忤逆皇上旨意的罪名被免去官职,真正原因是苏章打击了不法的外戚和宦官而不为所容。众多的**都肯定苏章,之后朝廷又征召他,但他明白自己的作为不合于权贵的期望,而日渐衰微的皇权终究不能支持他,遂隐居乡里直到终老。
徐勉风月 弃疾云烟
xú miǎn fēng yuè qì jí yún yān
【注释】
(1) 徐勉:徐勉,字脩仁,南朝梁东海郯人。幼年孤贫但重名节,及长,笃志好学,博通经史。位居显要,持家清廉。
(2) 风月:本指清风明月,美好的景色。此指闲适之事。
(3) 弃疾:辛弃疾,字幼安,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辛弃疾出生于沦落金人手中的北方。二十一岁时,金朝第四位完颜亮大举进兵南宋,失利。完颜亮死后,辛弃疾投归南宋,历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他能征善战,熟稔军事,有抗金复国之志;雅善长短句,词风多样,以豪放为主,人称词中之龙,与并称“苏辛”。
(4) 云烟:即云雾烟气,用来比喻极易消失的事物。
【语译】
徐勉杜求官之口,此夕只谈风月;弃疾怀复国之志,壮志终成云烟。
【人物故事】
据《梁书》载,梁武帝天监二年,徐勉被任命为给事黄门侍郎、尚书吏部郎,参与管理铨叙授官的事务。后来又迁侍中,随侍皇帝左右,与闻朝政。当时王师北伐,各地传递来的军情文书堆积如山,徐勉参与掌理文书,日夜辛劳,埋首工作,经常数十日才能回家一次。每当回家,狗群就惊吠不止,以为他是外人。徐勉叹口气,说:“我忧国忘家,才会连狗都不认识我。将来我死后,这也是一件可记入传中的事。”
天监六年,徐勉官拜给事中、五兵尚书,迁吏部尚书。吏部尚书主管官吏的铨选,他做起来很有条理。由于他熟习书信的写作,又善于应对,言辞得体,尽管桌案堆满公文,室内坐满来客,他还是能应对如流,手不停笔。行文中遇有各种犯忌、不该直说之处,他都能用其他文辞委婉表述。
徐勉常与门人在夜间聚会,宾客中有个叫虞皓的,向徐勉请求“詹事五官”的职务,徐勉神情庄重,答道:“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既然只能谈赏心悦目的事,官务属严肃的公事就免谈了。当时人都佩服他公正无私。
《宋史》记载:一心想消灭南宋的金主完颜亮,自北南迁,建都燕京,在大举进攻南宋中死于兵变。次年,即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辛弃疾带领北方万余义军回归南宋,高宗在建康劳军,召见他并授以官位。当时辛弃疾二十三岁。
辛弃疾对金国主战,向孝宗献上许多策略,议论正直不逢迎,但朝廷已决定讲和,故未予采用。尽管如此,辛弃疾到任之处都是宽征薄税,招抚流亡,训练民兵,倡导屯田,弭平强盗,整军备武且政绩相当卓著。更由于为人豪爽、尚气节,所以总能赏识、提拔杰出人才,结交许多国内知名人士。他的词作正如其人:热情、豪放、雄厚、悲壮。
尽管辛弃疾文武全才,志在收复宋朝江山,但自归宋之后四十多年,被朝廷闲置却长达二十多年。他有一阙〈西江月〉,写将家事交付孩子们,自己闲适度日的情形:“万事云烟忽过,一身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他说自己到了这把年纪,除了适合喝酒、游玩、睡觉之外,那就趁早把税缴了,算算还有多少钱,再来老爹还有啥可做的?就剩看竹看山看水这些清闲事了。笔调轻松,但壮志未酬身已老,又岂是壮士所愿!
【说明】
徐勉尽心奉上,官位越升越高。尽管位居显要,却不营谋私产。他将官俸分给贫困匮乏的亲族,家中不积财富,维持门风清廉。他说:“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以清白。子孙才也,则自致辎軿;如其不才,终为他有。”
辛弃疾的遭逢不如徐勉。宋宁宗嘉泰三年,韩侂胄当国,欲北伐以自重,故辛弃疾又被举用,然而辛弃疾不认同韩侂胄的躁进战略,又被免官。韩侂胄果然战败,宁宗不得已再征召辛弃疾,辛弃疾已卧病不起。弃疾的词作有六百二十多,风姿多变,无所不能写,无所不能入词,是两宋词作最多、成就最高的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