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知道学习是一种劳动,而且是一种并不轻松的劳动,在学习的过程中是需要花费劳动的。如果让学生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课本的学习过程中,那么他越学越困难。
早在100多年前,苏霍姆林斯基就提出了要减轻高年级学生的课业负担。要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们在多方面的智力生活上有所发展。
我们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的时间,让他去读一点“满足精神需要”的书。【当然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对于这些精神需要的书要加以引导,如果班级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进行整本书共读,引导学生对主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低年级他们可以阅读故事书,而到了中高年级应引导学生阅读科普类、历史类、人物传记类书籍】学生出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读的书越多,需要记忆的内容越少,这样他们学习起来才会越轻松。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阅读的内容之间的联系,必须在学习相关知识时,你已有了广阔的阅读背景。
学生在智力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精神修养和兴趣,取决于他的知识渊博和眼界广阔的程度,还取决于教师到学生那里来的时候带来了多少东西,教给学生多少东西,以及他还剩多少东西。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教师首先应该成为不断追求精神富足的人,用自己开阔的视野,广阔的胸怀,渊博的知识去影响学生。】
在这一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再一次提到了阅读自动化。从孩子入学时就训练学生每天最少半小时进行课文的有表情,有理解的朗读。让每个孩子学会在阅读的时候思考,再思考的时候阅读。
还要训练学生完成书写自动化。要写的端正,迅速,流畅。【书写自动化怎样训练?是让学生记住词语或短句子,然后抄写,以此来提高书写的速度。】
把所学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用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不应该把知识存储起来,为了回答老师明天的提问或者是完成明天的试卷考试。【把所学的内容与生活连接起来,学生感受到学习对生活的改变,学习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学习上要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思考和比较,然后做出独立的结论。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建立成知识树和知识网,打通各个知识之间的联系,让他们既看到单独的一棵树,也能够看见整个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