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小谦聊好书》第二季,今天我们继续聊《预测之书》。
上期节目我给你分享了池晓的文章,我们看到像池晓这样的教育工作者是如何将游戏加入教育的,今天我给你分享的文章出自著名历史作家郭建龙。
现如今,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于是很多人选择了考公,国考报名人数越来越多,甚至有些岗位竞争比接近2000:1,但郭建龙认为,未来是一个个性彰显的时代,追求个性虽然也有代价,但回报依然丰厚。
郭建龙研究历史,发现每个朝代真正的大师往往不会出现在朝代的开局,也很少出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鼎盛时期,而是在经济发展速度已经过了高峰之时才涌现。原因其实很简单,每个朝代初期的成年人往往都经历过乱世,在他们受教育的年龄,社会缺乏安定的条件,所以他们的文化积累也相对薄弱。只有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太平之后,那些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接受良好教育的青年才能成长起来。当他们步入成年,又恰逢一次动荡,于是这些有了学问的成年人在动荡中被迫观察和思考真实的世界。这时,文化的第一次高峰才得以形成。我们熟悉的李白和杜甫,他们活跃的时期刚好就是唐玄宗的后期,而我们更熟悉的《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更是如此。
唯一的例外或许是宋代。当时,由于政治环境宽松,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集团的成员大多也是官员。其余朝代,特别是之后的明清时期,你会发现在官场上越顺的人,出好作品的可能性越小,因为那个时候官场上运用的是最无聊的格式化公文。
郭建龙还发现,最初的文化发展往往是在京城,但到了高峰时期,则会过渡到地方文化的崛起和百花齐放。你看唐代的长安,每个诗人都想去游历一番,但你会发现,李白依然是蜀人的性格,孟浩然依然带着襄阳的标签。只有文化从长安主义向地方主义过渡,中国的文化才能达到高峰。
相信你应该发现了,古代中国历朝的文化高峰并不对应着盛世的顶峰,而是那些在盛世中接受了最好教育的年轻人,由于不再担心被饿死而开始追求个性,从而可以在盛世巅峰已过时冷静地观察时代弊病,写出伟大的作品。
我们再看科技领域。我们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除了宦官出身的蔡伦(显然宦官也不是他的本业)改进了造纸术,其余的三项即便没有明确记载,由朝廷主导的可能性也很低。
商业领域就更是这样,因为商业创新需要有实际的需求做后盾,而能够洞察社会上真实需求的人一定就是民间的商人。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宋代的“交子”,那交子是怎么出现的?就是因为当时铜钱不够了,政府规定四川只能用铁钱,可是铁钱价值太低,所以往往买东西的时候要带很多铁钱,要是买的东西还比较贵,那可能连铁钱都拿不动。四川的商人发现这一情况之后,就让人们把铁钱存入商号,他们给一个存钱凭证,让人们用这个凭证去做交易,你会发现,这个凭证不就是纸币吗?
郭建龙相信,在未来,像这样有价值的创新还是会在民间不断涌现,所以现在我们找工作,最关注的应该是这份工作是否能让我们每天接收到新的思想、接触新的人、学会新的技能。毕竟,AI在不断进步,它将来一定会把那些只是做重复性工作的人一一替代,所以只有你的工作充满新鲜感,使得你也在不断进步,你才会更有竞争力。
郭建龙发现,被时代淘汰的那些人恰恰就是按照以前的岗位培养的人,而社会需要的是以前没有的人才。如果你主动或是被迫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岗位,郭建龙建议你一定要去闯荡,这样才能发现机会,成为弄潮儿。郭建龙自己就是这么做的,今天他作家的这个职业,就是他闯荡的结果。郭建龙的作品为什么那么受欢迎?因为他并不是一个坐在书斋中研究历史的学者,他是真的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游历,甚至去到一些非常危险的地方,比如藏北无人区、非洲。他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文化行者,通过他的著作,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文化和历史。如果你喜欢历史,我强烈推荐你去看郭建龙的书,我把他的著作放在文稿的末尾了,欢迎你去拓展阅读。
郭建龙发现,当国内的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的高度后,就到资本出海和闯荡世界的时候了。
唐代的时候,贞观和开元时期已经有了非常多去往海外的游客,但这些人大多是僧人,却很少有商人,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造船业掌握在印度人、波斯人和高棉人手中。
到了唐代后期,世界的造船中心慢慢转移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地,中国的商人才坐上了自己的船前往海外。中国的资本往往是随着中国的船一同前往世界的。
安史之乱后,各地的节度使为了发展自己辖区的经济,也开始重视对外商业,于是沿海地区的对外商业逐渐繁荣。
宋代也是如此。北宋时期朝廷更关注北方的领土,对海外贸易没有特别重视,到了南宋失去半壁江山之时,海外贸易反而越来越发达了。
如今,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已经过去,郭建龙认为,如果你觉得国内的机会不多,不妨试试去海外发展。事实上,他在海外旅行时,就见过很多背包客,但是他发现,亚洲背包客中最多的是日本人,他们用脚步丈量世界的宽度,并将世界各地的知识带回日本。而中国背包客曾经是很多的,但2020年之后就开始大幅减少,而日本、韩国甚至印度的背包客却逐年增加。郭建龙从来不敢小看这些背包客,因为一个文明的繁荣,就是因为有大量的人才走向世界、观察世界,这些人具备了世界视野后,回到国内,从而引领国家走向繁荣。
除了个人之外,企业也在向海外扩张,郭建龙说他在海外遇到的最多的国内企业就是华为,他觉得华为简直就是“海外扩张的黄埔军校”,拥有大量熟悉国际市场的海外人才。这些人辞职后,就成了中国商业进军海外的主力军。
总之,郭建龙建议我们,一定要多与这个世界接触,这样才能发现更多机会,而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会依赖于开放和与世界的沟通。
好,说到这儿,郭建龙的这篇文章我们就聊完了,但《预测之书》这本书我还没有聊完,下期节目我们继续!
本期书单:
1.《预测之书》,罗振宇编著;
2.《元朝理财记》,郭建龙著;
3.《失去的三百年》,郭建龙著;
4.《穿越蒙古国》,郭建龙著;
5.《盛世的崩塌》,郭建龙著;
6.《丝绸之路大历史》,郭建龙著;
7.《失落的世界》,郭建龙著;
8.《三千佛塔烟云下》,郭建龙著;
9.《印度:漂浮的次大陆》,郭建龙著;
10.《告别香巴拉》,郭建龙著;
11.《穿越非洲两百年》,郭建龙著;
12.《财政密码》,郭建龙著;
13.《军事密码》,郭建龙著;
14.《哲学密码》,郭建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