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星期一,早上买了菜,不急着去教室,等着跑操后再去。此时就在家的餐厅里,一点点风扇的微风吹来,还挺舒适。我坐在电脑前,像往常一样,书写着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如同书写着生命。
我应该几天前就有好好书写的愿望了,只是遵循着熟悉逻辑的大脑,找不到什么重大的话题罢了。其实,我还是有隐隐约约想倾吐的愿望的,想在零散忙乱的生活里找寻一些意义与光亮,这是思考的价值吧,这是书写的意义吧——因为我不想过未经思考过的人生,虽然这样的状况是大多数人的常态。
近来在工作上,感觉有一些疲惫,有一些累,完全感受不到与我班学生爱的交流与爱的教育。具体来说,为普通的教学而努力着,不见得教学有什么进展;为学生的违纪而操心着,找他们谈话,诸如迟到的、睡觉的、带手机的,也有学习的;也为班级的比赛活动参与着、忙碌着。也就是说,不管是我的教学工作,还是班级的工作,都没有很好的状态,都消耗了我的精神。
关于孩子的教育吧,我虽然不像某些朋友那么焦虑,甚至和孩子发生矛盾,但如果说我教育地很好,也是不敢说的吧。孩子既有优点,也有不足。
优点是:学习很主动,作业从来不用催促,都会提早的完成作业,学习没有操心太多;品格还算不错,不会对人不友善,不会说脏话,对人特别对老师是尊重的,当然也不会受人欺负,性格开朗活泼,人生观念积极乐观——这也是我最放心与开心的吧。好了,孩子无非就是品格与学习嘛,基本达到了要求,这也是我对孩子最起码的要求。
至于兴趣特长与学习成绩,我没有太多关注、没有太过在乎,我想着兴趣我很难干涉,只能引导,她确实没兴趣的,我就尊重她;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我从来都是调动她的自主性,让她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责任,好与不好都要自己承担,当然我会提供我的看法与建议。现在即将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更加明显,需要更多的是尊重,而不是指责甚至打骂。
当然了,我也在能挣取的地方努力,比如每个星期五晚上的快乐亲子交流时光,我们互相分享自己的见闻与感悟,这里没有教育与要求,就是谈天说地、谈笑风生。但同样可以了解孩子的所作所为、思想动态,可以实行没有痕迹的教育,这也是爱的交流——我们都特别喜欢。
除此之外,根据孩子不爱去图书馆,看得书很少很窄的问题,我组织她班全班同学周末去图书馆,一来想着孩子不会无聊玩电子产品;二来可以看一些书,还可以增进与同学间的感情。
再除此之外,对于网络关于教育专题的学习,我也正认真系统的学习,使自己真正全面深入了解儿童的心理教育发展规律,让自己不盲目,让自己有法可循。
说着说着,本来是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找到对策,倒变成了自我肯定的表达。当然,在教育工作上,我希望自己能调控情绪,能够有方法,以育人为目的,加上合理严格的制度,双管齐下,希望可以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当然教育人,首先要了解人,学生访谈是必不可少的。
未来的路,我不去继续焦虑或徘徊,而是找到自己的重心,找到自己的方法,不管在教学上、班级管理上还是自己孩子的教育上,都希望可持续性的发展,哪怕慢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