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于谦,也许就没有大清朝
假如大明王朝没有于谦,结果会怎么样?
众所周知 ,大明王朝运行至 81年之时,不幸遭遇土木之变。朱祁镇带去远征的大明精锐部队全军覆没,明英宗竟然被蒙古部落首领也先掳去 ,堂堂大明皇帝竟然做了敌人阶下囚。蒙古部落把朱祁镇当成可以不停透支的信用卡 。
大明王朝从此会一蹶不振吗?
不!经历“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的明朝 ,其强大不是虚吹的 。古话说“大船烂了都还剩下三千钉 ”,何况几代帝王苦心经营的王朝 ?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千古忠臣,当然也是能臣于谦出场了 。
可以说 ,作为一位从未带兵打过仗的文官 ,于谦以其忠勇和智慧 ,适时调兵遣将,运筹帷幄、鼓舞士气 ,北京保卫战成为载入史册的不朽杰作 。虽然 ,曾经的被俘皇帝朱祁镇回来又进了弟弟朱祁钰设置的监狱 ,八年后再次登上皇帝宝座的朱祁镇杀了于谦,但这位为大明王朝立下了不朽功勋的英雄,已经永远耸立在世人心中 。
今天 ,我们来假设大明王朝没有于谦,结果会怎么样?
当然 ,这种假设是设置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如果其他条件也在不断变化,则我们的这种“假设”难以成立 。
时势造英雄,英雄推动时势 。
假如没有于谦,大明王朝肯定不会很快度过危机。
假如没有于谦,正统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449年的八月十八 ,大明王朝可能就会发生一件比朱祁镇被当成可以无限透支的信用卡还悲催的事情 ,那就是朱元璋苦心开创并和朱家数代子孙经营的“大明银行 ”会遭受挤兑甚至直到倒闭的下场。
那天 ,监国朱祁钰很有可能会听从假神仙徐珵,也就是后来改名叫徐有贞臣子的建议,迁都南京 。大明王朝重蹈北宋覆辙 ,朱家兄弟再次上演宋氏父子的悲剧 ,也许草稿都不用再打 。
即使有人能够像于谦那样站出来力挽狂澜,将迁都之事暂时压下去 ,但在大臣们打死太监王振死党马顺之后 ,没人阻挡的朱祁钰就会从大殿之上溜走 ,结果就是大臣被锦衣卫们逮捕下狱甚至当场打死,大明更加乱成一锅粥。
其时虽有王直、商辂等大臣,但能打仗的石亭还关在监狱中。况且,大明皇帝在也先手里。外有强兵压境,内无主事之人,这时想要透支朱祁镇这张“信用卡”的也先,说不定连信用卡都懒得来透支了 ,而是要直接将大明这间“银行”强抢过去 。
假如没有于谦,大明时期的北京保卫战还是会发生 。因为这时即使朱祁钰决定迁都,但也先的蒙古骑兵已经追杀过来了 。
没有于谦的北京保卫战 ,肯定没有那么精彩 。
集兵将、运军粮、立新帝、放石亭、排布阵、鼓士气、下命令、勇杀敌 ,哪一步都不能疏忽 ,哪一步都不能失败 。没有于谦,大臣中有谁能如此砥柱 中流?
朱祁钰有可能在几员大将的保护下狼狈逃出北京 ,然后往南而去 。即使侥幸到达南京 ,朱祁钰不可能成为钦宗第二的可能 ,就是被拒之城外或者被也先追杀 。
假如没有于谦,大明王朝马上坍塌和要再延续200年,几乎一样都不可能 。
太祖、成祖、仁宗、宣宗 打下的坚实基础 ,以及明朝特有的用火药制作的武器 ,可以让强大的明朝苟喘残延一阵,但北京保卫战失败 ,失去燕云十六州屏障,明帝国也就成了强弩之末。
当然 ,冲杀进关来的也先,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朱祁镇当成人盾和路牌就会成为必然 。那时守关的明将 ,没有明景帝在后方的支撑 ,面对咄咄逼人的也先,不要说同仇敌忾,就是连恨得咬牙启齿也不大可能,大开城门也就顺理成章 。
也先对朱祁镇的利用价值 ,除了上述当成“敲门砖“之外 ,几乎没有他用 。那么 ,朱祁镇的“夺门之变 ”也就没有了 。
说到这里 ,假如大明没有于谦,其结果就是大明这座已经比较充实的“银行 ”,失去了有力的防护 ,最终被也先霸占 。也许 ,元朝的祖先会因为他们的好子孙重新复辟而含笑九泉 。当然,清朝也就不大可能写进历史。
今夜梦醒,耳边响起明时北京城下的那一声声呐喊:
“凡守城将士,必英勇杀敌,战端一开,即为死战之时!”
“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立斩!
临阵,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历史的天空,因为有那颗叫“于谦”的星,格外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