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务活,是每个人必备的学习生活技能,做家务可以锻练责任心,条理性……也可以两人三人一起协同做家务,培养团结以及积极参与的社会能力感,提升自身的价值感。这些道理,一直到结婚后有了孩子,自己操持家做起来,才深刻的明白,做这些对自己的成就感。
1. 我小时候做家务情况:
我对自己小时候的做家务印象深刻,生在农村,摘棉花,割小麦,收绿豆,挖花生等,是我每年做的最快乐的事,一直到现在我都能想像出自己在田野里欢乐的时光,丰收喜悦。这些单独去田里做的家务,我是盼望和欢乐。可对于在家里,参与家人一起做饭,共同做事的时候,我始终没有主动性。因为母亲,特别是姐姐总是说我做不好或者太慢,做什么都让我站一边去,在她们旁边碍事。一直到现在,有我姐在,我就自动的回避什么也不干。但还是趁姐姐不在的时候学会了压面条和包水饺。遇到农田里浇水,我就在家烧开口水,做面条,给父母提到田里,找机会找存在感,证明自己能行。可当时自己不会如此表达,我会,我要做。总担心做的慢被骂,也担心做不好,影响我多年害怕做事被批评,做不好,做什么都尽力去做好。还好,现在压面条和包饺子是自己最拿手的。每次做给孩子和家人都有成就感,并说这个我从小就会。
2.家务法种类:
买菜、洗菜、做饭、洗碗、拖地、洗衣服、叠衣服、刷鞋、扫地、倒垃圾、洗筷子、收拾饭桌、收拾衣柜、买柴米油盐、打扫马桶、擦窗户、整理杂物、整理房间、收拾书桌……
看看这些,自己做过多少,带着孩子做过多少。带着自己对家务的理解来重新认识做家务。
3. 孩子不愿做家务经历
现在独生子女娇宠以及隔代教育,往往包办孩子做家务,或者孩子做家务做的不好,我们批评指责,或者只关注学习而忽视孩子做事情的能力,而扼杀了他们通过做家务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和成就感。
4.培养孩子做家务从什么时候开始
孩子小时候都有做家务的意愿,也乐意干活。只要大人适当引导带领,从简单的开始,如扫地等,都可以开启做家务的能力。正面管教工具卡"做家务“里面是如此开始家务活的:
(1)一家人共同头脑风暴一个家务清单。
(2)创造有趣的方式轮换工作。
(3)花时间训练——6岁前和孩子一起做家务。
(4)家庭会议上共同讨论,关注于解决办法。
孩子做完家务我们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他会更有价值感,有动力,积极性大增。
5.我家大小香蕉做过的家务。
我自己刚开始在孩子做家务的时候也批评指责孩子做的不好,但知道自己不应该这样做,就回到正常的轨道,带领孩子一起做家务。我们家大小香蕉是从洗碗筷收拾餐桌开始,然后大香蕉又洗自己的内衣袜,也学着做饭。目前大香蕉可以完全的照顾自己,在家一人生活完全自理,小香蕉家务方面还有欠缺,还在引导训练中,需要我的耐心和坚持。
当我没有耐心的时候,我记着蔡颖卿在《小厨师》里的一句话,倍增信心:
原来,爱孩子是这么单纯的一件事,
就用全然的诚意,把自己胜任的事,好好带他们做一回,
然后用欣赏的眼光,用耐心的期待,展望他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