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
儿子小小的童音背诵起这首古诗来有模有样。红豆是腊八粥必不可少的食材之一,南方人以喝粥养生,各种甜粥咸粥俱全。
当你去苏杭一带旅游时你会发现古街上林立的糖水铺子,进去喝一碗温润你的口舌,用汤匙送进嘴里一小口,顿时满口软糯香甜,让你欲罢不能,对于爱吃甜食的我简直是人间美味。
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来源于佛教。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这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到了宋代,民间逐渐形成在“腊八”当天熬粥和喝粥的习俗,并延续下来。
1.爱的火候
谈到腊八粥,犹记得刚买了一个电炖锅,特色隔水炖,保持食材新鲜,原汁原味,我兴冲冲的买齐了做八宝粥的食材,把各类食材清洗干净,放进瓷内胆里,预约设置好时间,静等香喷喷的八宝粥出锅,还未开始煮,已经幻想煮的香甜可口,入口即化的八宝珍食,垂涎欲滴。
经历了三个小时的咕咚翻腾,我满怀期待的打开锅盖,满眼失望的看着纹丝不动的各种豆类,基本没开花,只有米粒开出米花。
我转而找客服咨询为何我的八宝粥煮的半生半熟,客服回复由于是隔水加热炖,不是直接加热,所以需要加长时间,我想想真有道理,加长时间继续煮。
然而结果还是令人失望,米粒已经软糯,豆类还是坚强的维持零星开花。我不禁思考隔水炖真是隔靴搔痒,不能切实的落到实处,把豆子的香味淋漓尽致释放。
我后来跟母亲通电话闲聊我的豆子的顽固不化,母亲则指出我没泡发豆子,不好攻克,我顿时恍然大悟,又尝试泡发豆子再煮,结果还是不尽人意。
待到我再次失落跟母亲讨论起,母亲笑笑说:“把你豆子下次都拿回家来,我给你煮。”心里顿时暖暖的,在母亲眼里我永远是个孩子,我做不到的小事大事一律交给她来解决,我可以在她爱的港湾里继续做个小孩。
2.再忆武侠
其实北方人不过腊八节更无听过腊八粥,初次听到腊八粥一词是在电视剧《侠客行》里,那时比较痴迷江湖侠义,甚至幻想有天自己也做一个文武双全的侠女,行走江湖,行侠仗义。
当时记忆最深刻的一段是《侠客行》即将结局,侠客岛上的人以喝腊八粥的名义邀请各路武林好汉上岛作客,但由于每年去了的武林高手无返回者,使得大家猜测上岛者皆性命不保,男主石破天就是在此次上岛作客的。
各种惶恐猜测使得上岛武林好汉一个个视死如归,待到真相大白,原来只是因为岛上石壁的武功秘籍未能破解,之前武功痴迷者皆在此破解而无心归家,虚惊一场之后,这次来岛的武林人士又一个个磨肩擦掌跃跃欲试,誓要研究出个所以然。
最终那些博学多才的武林之士竟都一个个愁眉不展,未研究出头绪,而男主石破天目不识丁,但却赤子之心,最终悟出武功秘籍的精髓,成为武林高手。
其实电视剧所表现的道理就是大道至简,层出不穷的武林高手皆未能破解并不是他们平庸,相反他们太懂的武功套路,反而陷入繁复的技巧中。而男主石破天看似笨笨的脑袋,但心性如白纸圣洁,不苦思冥想无关的,由此更易破解。
一提腊八粥,便唤起我曾经年少的武侠梦,在武侠的世界里,手执长剑,刀光剑影,快意恩仇。
3.温润脾胃
我小时候喝奶胃被撑坏过,从此以后多吃一口胃就抗议,属于一顿吃伤十顿喝汤的严重,为此母亲严格控制我的饮食,油腻食物经常略沾一点。
那时年纪小,自控力差,我曾屡次偷吃而上吐下泻,走不动路,母亲则背着我上田地劳动,我坐地头默默看着母亲挥汗如雨。
每次母亲不给我用药,是药三分毒,每次饿几顿,每顿喝粥不吃主食,慢慢长大我的胃被粥养好了,油腻食物也可多吃,胃可以扛得住了,这就是喝粥养胃的好处,一碗热粥下肚,温润脾胃,温暖我的童年。
喝粥养胃也并不是一次两次,它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你不能企图一次性解决,它如小火熬粥般需要耐心,每天一碗甜粥,渐渐形成习惯,养出健康脾胃也是一种福气。
又是一年腊八节,我泡发豆子,清洗小锅,放进清水,一一倒入食材,小火开启慢慢熬出了满屋馨香,软糯甜甜的腊八粥。吃一口略有几分那年游玩苏州观前街时糖水铺子的味道。
齐帆齐商学院书评影评私房课(13)篇1928字,累计字数2656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