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康德的启蒙主义:用先验论证之光照亮愚昧的心
1、什么是启蒙主义
我们都知道康德被视为启蒙主义的集大成者。
那么什么叫启蒙主义呢?启蒙主义可以说是一个被无数思想家与评论家反复讨论过的话题。
有一些后现代主义者,比如说福柯或者利奥塔则干脆认为启蒙本身就是历史虚构的产物,本来就没这么启蒙。当然我没像他们那么极端,我认为启蒙还是存在的。因为启蒙运动波及的国家非常多,主要是德语区、法语区、意大利语区和英语区。所以要对它的特征进行概括还比较难。
我自己是把启蒙主义运动的基本的思想概括为如下几个论题的,一共有五个。
第一个论题是个体的理智独立性的论题。康德就写了一篇很重要的文章《什么叫启蒙》。在这篇文章里面他就指出启蒙就是将人类从自我导致的某种不成熟状态当中解救出来,这种不成熟的状态又特别是指对于权威意见的屈从状态。
比如在启蒙以前典型的中世纪,一个农奴他就不会觉得自己有必要对很多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因为男爵大人、公爵大人、子爵大人都会告诉他该怎么做,动脑子的事情就交给他们了。他只要按照这些老爷、太太、小姐的吩咐去做事就行了。但是启蒙就是说这种状态是不对的,你不要迷信权威,要把自己从对于迷信的,要把自己从对于权威意见的屈从当中解救出来。或者说要用一道明亮的光来照亮你那种蒙昧的心智。很显然,按照这种观点,每一个个体都具有潜在的理智力量,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做出有效的判断。
当然了关于理智的本质到底又是什么东西不同的启蒙主义者他的答案是不一样的。欧陆的唯理论派认为理智的本质就是理性推理,而英国的经验论者认为理智的本质是经验归纳,在这方面双方是有一些论战。
但是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智力也是有限的,你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像爱因斯坦那么聪明,那么怎么能够解决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与知识的无限性之间的巨大的冲突?在历史权威本身又不存在的情况下,个体又怎么能够通过富有效率的学习来增加他的理智判断力呢?
这就牵涉到了启蒙主义者的第二个论题。这个论题就是一定要营建公共的知识库,这个公共的知识库它首先可以体现为图书馆。举个例子来说,莱布尼茨就撰写了2500本书的书目作为启蒙入门的读物,欧洲各地当时也开始了编纂书目与目录来打造一个包罗万象的图书馆。同时为了方便学术辩论,科学期刊也日益盛行。
在公共知识库营建方面做出最大贡献的就是所谓的百科全书学派。这个学派的主要的代表人物是狄德罗、蒙德斯鸠和伏尔泰等人。我们今天看到的百科全书都是那个时候的百科全书的徒子徒孙。它可以以短小精干的词条来完成对于知识的普及,这样个体就可以通过非常便捷的搜索来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就拿我们当下的中国来说,我觉得百度百科的普及实际上是让中国产生了很多业余历史学家。现在你要去查一个古代刺史、太守他的生辰八字,这手机一查你就能得到答案了。要是在过去,你要得到此类的信息可要费不少的功夫,这就是启蒙带来的好处。
启蒙主义的第三个论题是世俗生活的独立性论题,就是世俗生活有它的独立性的尊严。大家觉得这话很奇怪,世俗生活当然有它的独立性尊严,这为什么还需要强调的?这是因为在中世纪世俗生活是没有独立性的。宗教生活是无孔不入地在干预世俗生活,我们在世俗生活中就时时刻刻可以感受到罗马教廷对我们的影响。
但是启蒙主义是主张政教分离的,也就是说上帝的归上帝,尘世的归尘世,现实政府的运作不受宗教力量的影响。这个观点可以说是文艺复兴思想和启蒙主义思想之间一个重要的分野。虽然文艺复兴思想与启蒙主义思想在很多方向上都很像,但一个最大的差异是什么?就很多文艺复兴的运动是与罗马教廷的资助是有关的,像米开朗基罗这样的伟大的艺术家就是在为罗马教廷服务,他画的内容也是与宗教相关的。但是在启蒙主义者看来,世俗生活就应该和宗教生活彼此分隔。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宗教力量在政治力量中的存在也不能说它的作用是完全负面。因为教会本来是可以在世俗力量的彼此争执中扮演某种终极仲裁者的角色的,现在教会的力量退场了,政治生活陷入无序的风险也就大增了。
那么怎么样来避免这种无序呢?启蒙主义者就找到了别的规范性资源以作为人类社会行为的底线,
这就是他们的第四个论题,就是普遍人道主义论题。这个论题对当今我们的政治哲学观念也有非常深刻的影响。也就是每个人的自由价值的实现都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所以在价值层面上,任何人与其他人都是相互平等的。而从这个观念出发,也就衍生出了大量的只在人为强化平权机制的制度安排。
如果这些安排能够奏效,这就会引导启蒙主义者提出了最后一个重要的论题,即历史进步主义问题。也就是说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就是向着不断实现普遍人道主义的方向来前进的。
2、康德的启蒙思想
这几个论题在康德那里都有体现。比如个体的理智独立性的论题,这就是康德本人提出的。康德本人在《何为启蒙》这篇论文里面就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口号,就叫“敢于去认识”,敢于用你自己的脑髓把这个世界看清楚,把这个社会看清楚。不要听别人胡诌,自己动脑子,这就叫敢于去认识。当然这个讲法还非常非常的粗俗,如果要具体提出康德在这个问题上具体的技术性的一些建议的话,这就要牵涉到了我后面所要讲的先验论证。
至于前面所说的营建公共知识库的必要性的,在康德那里也有体现,你看康德的一生就是在各个学科之间广泛涉猎的一生,他可以说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另外讲到世俗生活的独立性,其实康德的宗教哲学讲的就是这个东西。他要在自然和自由之间划界限,本身也是为了对宗教本身划界限,他认为宗教本身是不能够干涉现象界的。至于普遍人道主义论题,则在康德的道德哲学里面有充分的体现。历史进步主义论题则在康德的历史哲学与政治哲学里面有所体现。
我们下面主要是要讲讲康德是怎么阐说启蒙主义的理智独立性论题的。我已经说过了,这主要是体现为他对于先验论证的思想方法的推崇。听到先验论证这几个字大家可能觉得头有点大,不要害怕,先验论证其实并不神秘。它的意思是什么呢?你可以先肯定某某事物是存在的,然后再追问这件事情为什么是存在的呢?它肯定有它的道理和理由,所以你就得寻找使得这个事情得以存在的逻辑前提。
请注意,在先验论证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逻辑前提,而不是经验前提。也就是说那些你在书斋里面拍拍脑袋就能够想到的使得某事物得以发生的前提,而不是那些你必须走出书斋进行实际研究才能够发现的那些前提。等你把这些前提找出来以后,并且确定这些前提的确是使得这件事情得以产生的必要性的条件以后,你就可以认定与这些前体所对应的事态肯定是存在的。
有人说了,这里讲的方法为什么与个体的理智独立性有关呢?这就意味着每个人你都可以在不做非常复杂的经验调查的情况下待在你家里,看着手机,拍拍你的脑袋,利用非常有限的资源来对事物的成因进行推理。请注意,如果一种思维方式所要求的资源太多,个体的独立性就会遭受到威胁。为什么呢?因为资源的占有者就可以通过这个遏制资源提供的管道,使得个体没有办法对这个问题进行深究。
比如你要研究某一个王朝内部的某一些宫廷秘闻,所有的问题必须要看宫廷档案。但是官方把宫廷档案全部锁起来了,全国只有五个人能看。那么如果你要通过查阅档案的方法来追求真相,事情就搞不定了,你个体的理智独立性就会遭到威胁了。但康德的一个替代方案是什么?即使你看不到档案,你也可以通过先验论证的方法大致地对这件事情的起因进行粗疏的定位。这已经足以使得你比一般人聪明一点了。
3、自然科学的因果范畴为什么在心灵之内
康德本人是如何在他的哲学里面运用先验论证的方法的呢?这就是一个具体的案例。康德首先肯定我康德从来不怀疑近代自然科学的效力,我本人在自然科学方面也有点小小的建树。但是近代自然科学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当然会有很多经验意义上的研究,比如对于文艺复兴时代的精神氛围的研究,或者对于近代自然科学与古希腊罗马文化之间关联的研究等等。但这样的研究非常消耗时间,我们也没有太大的兴趣研究这些事情,我们需要研究的是使得近代自然科学得以形成的先验前提。
现在我们抛开那些经验的问题,就去想那些最大的问题。
近代自然科学的特点是什么?是它要建立法则,而所有的科学法则它骨子里都是因果法则。建立因果法则的逻辑前提就是要具有抽象的因果观念.你要具有因果观念,就得具有因果范畴,由此自然科学建立的前提是要有因果范畴。
说到这一步我们就不妨继续追问,什么叫因果范畴?我们只能够就我们看到的事实限定一个追问的起点。我们看到的事实是我们的语言里面有因果范畴:因为雷劈了张三,所以张三被劈死了,这就叫因果范畴;因为秦始皇的尸体腐烂了,所以他的尸体才发出了臭味,这又是一个使用因果范畴的例子。于是我们就提出了这样的追问,因果范畴在哪里?我们很难通过经验研究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们手头似乎没有什么工具能够对世界与心灵进行深入的探究。但是我们可以先验地知道因果范畴要么就在心灵之内,要么就在心灵之外。
现在我们假设因果范畴是在心灵之外,也就是说它就是在世界里面。但是这就会引出一个问题,你怎么知道因果关系的确是客观存在于心灵之外的呢?你能够观察到的仅仅是不同事件的前后相续,因为通过经验观察,你没有办法确定因果关系的确在心灵之外,并在世界之中。由此我们就反推出因果范畴只能够在心灵之内。
既然它在心灵之内,它就是心灵做出来的。所以按照康德的观点,我们的知识是心灵抛出来的范畴与经验材料相互结合才构成的。
4、用先验条件推理出的三星堆文字和秦始皇老婆
这个推理听上去挺烧脑,但它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这个关系就是如果你碰到了一个蹊跷事你该怎么办。
首先你不要怀疑这件事已经发生了,这件事的成因是蹊跷的,但这件事已经发生了,你不要再怀疑。
第二,你要追问这是得以产生的所有条件,其中有一部分经验条件是你暂时没有条件加以探究的。为了节省资源,你不妨聚焦于那些先验的条件,然后你在先验的条件中寻找最可能成真的那些条件,最后聚焦到与此类先验条件相关的对象上。
比如最近三星堆的挖掘可以说是考古界的一件大事,我们都知道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神树就是一件举世无双的宝物,青铜神树分为三层,上面共栖息着九只神鸟,做工十分精细,这是事实不容置疑。
但问题是如此复杂的器物,当时的人们是怎么做出来的呢?你要进行非常复杂的重力计算,并且要有发达的冶金业,要有超过1200度的高温才能够融化这样的铜,这就需要非常复杂的知识传承与分工协作。
不管这个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你必须要肯定没有复杂的知识传承与分工协作,靠一两个人这件事是做不出来的。但是协作显然是需要文字,传承更是需要文字。那三星堆的文字呢?三星堆的文字其实并没有一个清楚的挖掘。有些人在所谓的玉琮等器物上发现了所谓的文字。但是不是文字,考古学界还有争议。
我个人认为支撑三星堆文明的那些文字当然是存在的,否则你怎么能够解释有这么复杂器物的出现。但是因为某原因,这些文字可能是记录在一些比较容易腐烂的材料上,所以我们现在找不到了。这就是先验论证的思维能够起到的作用,你并不一定要相信挖出来的东西,你也可以相信自己看得到的东西。
另外一个例子我觉得是更加明显能够说明先验论证的作用。从现在所有的史料当中,我们都找不到秦始皇的老婆是谁,也就是公子扶苏和胡亥的娘是谁。但是凭借着每个人都具有的常识我们都应该知道这样的一个人是存在的。因为秦始皇肯定是有皇后的,否则他怎么会有太子呢?
至于这样的一个皇后之所以在历史中找不到,肯定是有其他的解释的。但你不能够因为历史书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有皇后你就认为他没有皇后。这也是先验论证在历史研究中所能够起到的作用。它能够找到那些在史料中并没有被点名的那些所谓的隐变量。
5、如何从行为倒推别人的意图
有人说我也不是考古学家,琢磨这些问题有用吗?
有用。一个很重要的用处就是判断别人的意图。这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一些很重要的技能。但是在判断别人意图之前首先你得肯定自己看到了什么,就是别人的行为然后从行为倒推别人的意图。
假设你在单位里面听到了对于某一个朋友不太好的风言风语,你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呢?有不少人都在互相传播这些风言风语,这就是你看到的行为。但是这是不是意味着这些风言风语所描述的那些现象是真的存在的呢?当然未必,因为这些风言风语很可能就是谣言。
但是这是否就意味着你无法就此对真相作出任何先验意义上的推测了呢?恐怕也未必。即使你无法肯定风言风语所描述的事情到底发生了没有,但是如下这些条件却是风言风语得以传播的前提,你可以肯定这些前提大概率是真的。
第一,相关的当事人在单位里的人缘恐怕不是很好,或者是受到了普遍的妒忌,否则我们很难解释为什么大家都会乐于传播这样的话;第二,风言风语虽然未必是真的,但是这些话与当事人平常的举动或许有一定的吻合度,否则你也很难理解为什么这些风言风语能够传得那么开;第三,相关的当事人恐怕是没有超强的社会制裁力的,如果他有超强的社会制裁力,他就可以精确的定位谁在传播这些风言风语,并对他们进行控制。而这些风言风语之所以传开来了,就说明他的社会控制力也是一般般的。
在上述三条之中,我认为第三条可能是最具有信息量。如果有一个貌似是狠角色的人,在社会中却没有任何风言风语说他的不是的话,那么只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就是他是无名之辈,没有人有兴趣编造关于他的风言风语。第二种可能性就是此人得到了某个菩萨的加持,根据这一点你就能迅速推理出这个人是碰不得的,迅速的判断出社会中哪些人我们是碰不得的。这也是为人处事非常重要的自保之道。
6、运用先验论证中的注意事项
我再强调一下先验论证的意义是什么,就是你用自己的理性不通过田野调查,就能够获得对于世界更深一步的认识。这是一个非常简便的思维方法,能够传播这样的思维方法也是启蒙的应有之意。
不过先验论证的运用也是有一些坑的,大家不要再运用先验论证的时候掉到一些坑里。
第一,你必须要确定哪些东西是肯定存在的,不要说什么有图有真相这样的傻话。如果你能够看到这个图,你仅仅能够确定的就是这张图是存在的,你不要画蛇添足的说“瞧,就代表了真相”。因为Photoshop在今天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技术。
第二,在运用先验论证的时候,我们总是要确定某某事物或者某某的事情发生以后使得它发生的这样一个逻辑上的必要条件是什么。但是要对逻辑上的必要条件进行定位,我们还是需要一些起码的经验知识的。
举个例子说,你如果确定某一个事物运动的加速度改变了,就反推出是因为它的受力改变了,才引起它的加速度改变了。你肯定已经了解了牛顿力学大致是怎么一回事了。你没有牛顿力学的观念,你怎么能够做出这样的一个逻辑推理呢?所以先验论证的运用依然预设了运用者应该有健康的常识。
不过在哲学文献里面,康德的先验论证经常被用来对付怀疑论。怀疑论也是对于我们健康的常识颇有危害的一种哲学学说,它使得我们不相信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并且能够促使我们引发一种“佛系态度”。我在皮浪主义这一个环节里面已经对此有所说明了。那么康德对于怀疑论的正面态度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