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聚焦全会精神,以改革精神和严的要求,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让广大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抓落实上。各地各部门要做好思想上的“加法”、考核上的“减法”、行动上的“乘法”,着力破解形式主义藩篱,解好基层减负“方程式”。
做好思想上的“加法”,以“求真务实”破解“走马观花”。“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形式主义表现在工作上,根子在思想上,思想上的问题不解决,基层减负再轰轰烈烈也只能是“扬汤止沸”“抱薪救火”。少数党员干部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认识不够深刻,导致出现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等看似“减负”实则“增负”的现象,其实是不愿担责、不想作为、不敢突破。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整治形式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具体实践,不断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纠正认识偏差,深刻理解基层减负不是“减责任”“减担当”,而是增“动力”、强“信心”。要做好思想上的“破冰行动”,增加干事创业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时刻牢记“食民之禄、担民之忧、忠民之事”,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心声,了解人民诉求,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做好考核上的“减法”,以“精兵简政”破解“层层加码”。“考核不精简,基层难减负。”督查考核本应是推动政策有效落实、干部积极作为的重要手段,而实际工作中却出现考核过多过频,重形式轻内容,以材料论英雄等现象,使对具体工作的考核变成对所报材料的考核,让基层“忙”上加“盲”,不堪重负。各地各部门要用好督查考核“指挥棒”,统筹整合考核指标、精简督查考核事项,切实把考核总量减下来、频次降下来,真正为基层“松绑”减负。要以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干部工作的“硬指标”,避免以开会发文数量作为考核依据,杜绝反复考核、多重考核、繁琐考核,推动督查考核看实绩、抓实干、重实效,定期检查文件和会议发放情况,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让基层干部从繁复考核的“泥淖”中脱身,发挥考核结果的典型示范作用,鼓励更多干部真正融入基层、深入一线,让考核真正回归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更好服务百姓的初衷。
做好行动上的“乘法”,以“真抓实干”破解“蜻蜓点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基层一线是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的“最后一公里”,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阵地。部分干部在减负过程中出现不担当、不作为、甩包袱等行为,落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窠臼,使得基层减负越“减”越“负”。各地各部门要将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要立行立改、盯住不放、持续用力,一锤接着一锤敲,确保整改到位,破解“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之局,做到“件件有反馈、事事有落实”。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主动“弯腰”,融入基层,大兴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基层一线真实情况,做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让政策落地,让举措落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民之所忧、纾民之所困,最大程度发挥基层工作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