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 子 的 成 长,父 母 的 修 行。
父母的修养,是孩子的教养
在成年人尤其学生群体中,拖延症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不仅仅是成年人,很多家长也给我留言反映孩子做事拖拉磨蹭,学习成绩下滑厉害的现象,家长焦虑不安却也无可奈何。
孩子越拖,家长越急;家长越催,孩子越拖。
美国心理学家Timothy Pychl的研究发现,那些严厉的父母往往更容易培养出拖延的孩子。
因为严厉的父母并不懂得与孩子沟通,他们只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孩子在不得不执行命令的同时,只能采用拖延战术了。
拖延,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一种被动攻击的行为,以此来反抗他人对自己的控制。
作为家长,我们必须认识到,轻微的拖延是完全正常的。毕竟,待在舒适区是人类的天性,作为大人的我们多多少少都有拖拉的习惯,何况是心智未成熟的小孩子呢?
当然,确实有一些孩子的拖延状况比较严重。曾经有位妈妈说,她的儿子从前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自己根本不用操心;后来发现孩子学习时有严重的拖延现象,无论用什么办法都改不过来,结果考试成绩是急转直下,竟然到了班级倒数十名。
对于这种比较严重的,已经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状态的拖延症,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小孩子的拖延症是怎么形成的?
经过心理学家们的分析,孩子的拖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这些:
1. 你的孩子可能不够自信
当孩子认为功课很难,自己搞不定时,拖延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他们通过磨蹭,在这项作业上消磨掉很多时间。这种时间上的投入能够给他们精神上的安慰,他们在内心暗示自己,我已经努力了呀。那么,这种拖延就是她战胜自己内心对功课的恐惧感的法宝。
2. 你的孩子害怕失败挫折
假如你的孩子曾经在学习或者课堂上受过挫折,他非常抗拒这种感受。当他预期做作业的结果可能出现同样的情况时,他就不愿意面对作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拖延症。在这种情况下,表面上是拖延症,实际原因是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比较低。于是,就采用拖延的办法来逃避问题。
3. 你的孩子压力太大
假如孩子在学习上的压力太大,当他面对功课或者作业时,大脑已经条件反射地开始紧张。这时候,平时缺乏关怀的孩子更容易自责和自我批评,但这种自我挫败的思维方式会进一步引发焦虑,从而加深了拖延的程度。那些“河东狮”式家长的孩子,如果有拖延症,很可能是这个原因。
4. 你的孩子是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者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内心害怕失控,只有一切都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的时候,他的内心才有安全感。对无关紧要的事情追求完美,势必会造成拖延。
人们的习惯性拖延是可以被改善的。作为家长,我们完全可以帮助孩子改善问题。
具体怎么做呢?
第一、停止做一个严厉的父母。
别再对你的孩子太过严厉了。很多父母惯于对孩子发号施令,这也不准那也不行,孩子做任何事没有达到要求就一顿数落,更有甚者会体罚孩子。孩子在这种严厉的氛围下,很容易养成逃避拖延的性格,同时也不愿意去表达,喜欢沉默寡言。学会做一个尊重孩子的父母,给孩子一定的容错空间,是改善的第一步。
第二、父母要学会以身作则。
一般来讲,拖延症孩子的父母往往也不是行动派。比如,当孩子应该要写作业的时候还在看电视,很大的可能性是家长本人也想看电视;或者孩子看到家长在玩手机,TA自然认为自己看电视是无可厚非的。让孩子不再拖延,大人要首先戒掉自己的陋习。
第三、把大目标分解为小任务。
现在的孩子家庭作业量都很大,常常会超过孩子的接受范围。这种时候,孩子会对目标产生恐惧感。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帮孩子把家庭作业这个整体目标分解成单个的小目标。比如,前三十分钟做语文作业,完成后奖励十分钟休息或者做个小游戏,再三十分钟做数学,奖励十分钟休息,以此类推,目标就不难执行,也减少拖延了。
第四、锻炼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拖延症本质上是一种逃避行为,逃避的原因比较多的成分是孩子害怕失败。当我们告诉孩子,失败是可以接受的,重要的是如何去进步,这时候孩子才不会恐惧失败,也不再逃避了。只有抗挫折能力强的孩子,才能在未来的人生中不会时时惊恐。
看到这里,不知各位家长有没有发现:
解决孩子的拖延症,归根结底,还是要我们自己成为合格的父母。给孩子更高质量的爱,更多的陪伴和包容,理解和尊重,能够改变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所以,改变孩子,从改变我们自己开始。
「你有善意、有热情、还远远不够。
真正的爱,是马上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