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337
卷七·本脏第四十七
3/12
原文:
心小则安,邪弗能伤,易伤以忧;心大则忧不能伤,易伤于邪。心高则满于肺中,悗而善忘,难开以言;心下则脏外,易伤于寒,易恐于言。心坚则脏安守固;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心端正则和利难伤;心偏倾则操持不一,无守司也。
原文译文对照:
~~~~~~~~~~
心小则安,邪弗能伤,易伤以忧;
心脏体积偏小的,则其内藏之脏神——心神,乃安定、收敛、精专的。这种情况下,就不可能令外邪侵入心脏以损害其健康;如果心脏有所受病,则大概率是伤于过分忧患的情志;
心大则忧不能伤,易伤于邪。
心脏体积偏大的,则其内藏之脏神——心神,乃浮躁、涣散、游变的。这种情况下,就不可能产生过分忧患的情志来损害心脏健康;如果心脏有所受病,则大概率是伤于外邪的侵入;
心高则满于肺中,悗而善忘,难开以言;
心脏位置偏高的,则心脏必上迫肺脏,致使肺脏的正常舒张受到限制,因而会感到肺脏憋满、胸中烦闷;同时由于肺脏舒张受限,致使肺泡内血氧交换量减少,故脑部供氧不足,使人记忆力下降,变得健忘;肺主悲,在志为忧,故肺受压迫,则易悲忧过甚,体现为其人个性阴郁、思维狭隘、脾气固执、情绪压抑,遇事爱钻牛角尖,难以用语言开解,即所谓“抑郁症”;
心下则脏外,易伤于寒,易恐于言。
心脏位置偏低的,则心脏整体被胸骨和肺脏所隐蔽的部分更少,相当于心脏之不受肺叶和胸骨隐蔽的部分更多,这种情况,可以称作“心脏外露”;这样的心脏,由于缺乏肺叶和胸骨的庇护,故易受病于外界寒气之侵袭;心藏神主喜,在变动为忧,故心脏健康受损者,其神思容易受他人言语干扰而变得悲观、忧虑、恐慌。
心坚则脏安守固;
心肌肉质坚固紧实,则其所藏之脏神——心神,就能安居脏内,守卫心脏,使心脏固若金汤,外邪不能侵入;
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
心肌肉质脆弱疏松,则外邪容易侵入,使心脏搏动受影响,从而全身气血运行失常,且血脉郁滞、血液污浊、气行不利,导致其它脏器气血亏虚、功能低下或紊乱。心脏为君主之官,其本身不能受病,若其受病,则表现为心梗(心肌缺血)、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衰(心脏搏动困难),这些都会导致短期内死亡。只要没有短期内死亡,就意味着心脏已经把病邪外传于其它脏器,则只有相生和相克两个传病方向。相生方向,为心火生脾土,脾土受病,就会发生消谷善饥的消瘅病(糖尿病);相克方向,为心火克肺金,肺金受病,就容易令肺内有热邪,肺系炎症会引起热中病,即发烧,低烧或高烧。
心端正则和利难伤;
心脏姿态端正,则其脏质与脏神完美合一、形神相守,故其心功能一切正常,阴阳调和,气血通利,外邪难以侵入。
心偏倾则操持不一,无守司也。
心脏姿态倾斜不正,则心脏各部之搏动节奏难以协调,其中脏神也无法均匀分布于脏质各部,故而心脏的有些部位会没有脏神守卫,沦为整个脏器的薄弱环节,使得外邪可以由此趁虚而入,令心脏受病。体现在情志上,则其为人处事,具有不能坚持操守、没有原则、缺乏定力、失于主见的性格。
~~~~~~~~~~
老黄历择吉,2024.12.1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336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