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 老安:在中国寻找新的逻辑
这本《稍息》的标题就非常吸引我,副标题就更不用说了——1981-1984年的中国,刚好是我的少女时代,即便是黑白世界的晦暗,在我的心中都是彩色的。
之所以取“稍息”这个题目,老安说八十年代初的中国社会开始松动,刚刚走出紧张的时代,又还没有开始进入迅猛的高速发展,大家在经历罕见的、短暂的沉静时刻。能总结出这个词来,你就知道他对中国当代社会是非常有感觉的。
“我相信,我生活了三十多年的中国是世上最值得生活的国家。中国是我们迄今熟悉的全球文明扩张的最后一道边界。中国之后是岔路口。我愿意想象并冀望,以我的生活选择,一旦抵达岔路口,我和我的孩子们有可能知道如何识别路标。”他引用过希腊艺术家库奈里斯的话,“我们到中国来寻找什么?寻找一个新的逻辑”。——老安《气呼呼的小词典》
这位名叫安德烈·卡瓦祖缇(Andrea Cavazzuti)的意大利摄影家(他给自己取了个中国名字叫老安)的文笔真好啊!
我也有几位相识于十几年前博客盛行时代的摄影师朋友,当然他们各有各的主业,摄影和文学是他们纯粹的业余爱好。在上海我们每年相约出外景拍照,然后写文、配诗、晒照、发圈,不亦乐乎。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摄影风格和特色,山哥从不修片,特别在意背景、人物与镜头的互动,他的几张街拍照特别有大片感;东哥的摄影风柔和细腻,就像一位温润兄长,让人舒展自然;美女轻轻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她的相机一举起,不起眼的场景和人物就会在她面前发光发亮。
每个摄影师都有自己的“决定性瞬间”标准,这既是不同的风格,也是不同的世界观。按英国艺术史家约翰·伯格的话说,当摄影师按下快门,就等于告诉世界:“我已做出决定,我之所见是值得被记录下来的。”
贾行家老师问老安:对40年前的中国,你准确地总结了“稍息”,你对当下又总结了什么主题词吗?老安说:是躲,躲避的躲。人们正在努力地躲避新冠病毒,躲避一些责任,因为大家终于积累了一些财富,想保护这些小小的、确定的幸福感;如果想要做出更大的改变,是需要很大理性的。
好绝的回答!
202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