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颂》各得其所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孔子说:“我从卫国回到鲁国,才把音乐进行了整理,《雅》和《颂》都有了适当的应用场景。”
《泰伯》讲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成于乐,就是说一个人在晚年的时候,能够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最大乐趣以及心灵慰籍的东西。而最能够让人的修养提升的是音乐。
季康子把孔子从卫国家回鲁国以后,他说“然后乐正”。回来之后,他开始整理《诗经》,使“《雅》《颂》各得其所”。
孔子把《风》《雅》《颂》最重要的两部分,合理的归置,妥当的安排好了。
不为酒困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出外侍奉公卿,在家侍奉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勉力去办。以上这些场合如果要喝酒,我是不会因为醉酒而误事的。”
“出则事公卿”,在外要进行社交,要跟领导、官员们交往。
“入则事父兄”,回到家要好好侍奉自己的父亲、兄长。如果村里有了丧事,“不敢不勉”,一定要尽心尽力的去帮忙操办,这似乎成为君子的一个重要方向。
孔子说,这三种情况下不得不喝酒,在外社交时,面对领导、官员不能不喝酒,皇帝说赐酒,也不能拒绝;回到家了,父亲高兴说喝两杯,也没有谁会推辞;在丧礼上,主人家敬酒,代表着感激之情,这时不能不喝。但即便不得不喝,也要做到“不为酒困”,不要过度饮酒,不要形成酒精依赖症。
“何有于我哉?”做到这点,对我有什么难的呢?
孔子喝酒并不是因为玩乐,是因为在特定的情况下必须饮酒以示尊敬。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站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地流去。”
鲁国的河流,当时叫洙泗源流,有洙水、泗水,汶水等。孔子在大河边,看着东逝的流水,突然发出了一句如同诗歌一般的感慨。孔子说,流逝的时间就像眼前的河水一般,奔流不绝,昼夜不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