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早餐,晨读,一切都很顺利,到上学走的时候发现孩子口袋里有零食,老师明确说过学校不让带零食,我的情绪给点燃了,把孩子吵了一顿,孩子哭着上学了。孩子走后,我在家反思“一个四十岁的大人和一个十岁的孩子闹情绪吵了一架,是谁不懂事”,院长的话又在耳边响起。一个上午都在思考孩子中午回来怎么和孩子聊聊,可是脑子里又是一片空白,从哪个点聊呢?求助高人吧,学姐回复说规则。
孩子中午回家,我还假装在情绪里,孩子看我生气,自主的按时间表去打了该打的卡。吃过午饭,准备躺下午睡的时候,和孩子说把早上的事情聊聊,孩子坐起来,我和孩子把规则说了一遍,过程我和孩子都没有一点情绪,谈的很好。孩子突然说,有一件事不知道该怎么做,我先让她说,孩子一再强调让我不能生气。原来是上周五数学考试,最后一题和同学A对了答案,给同学B发现了,结果昨天公布成绩的时候,孩子比B同学的成绩好,得意忘形引得B同学不开心,就要挟孩子给她五元钱,否则就告诉老师,孩子问我该不该给这五元(认清真相)。我语气温和的把孩子的问题重复一遍,最后问孩子怎么想的,孩子说不知道,所以才过来问我(定海神针)。我表达出心疼孩子,然后用欲言又止的语气告诉她,“孩子,你能把考试和同学对答案这样的事告诉妈妈,说明你信任妈妈,你敢和妈妈说,也说明你有求助意识,说实话妈妈心里很开心,以后有什么事就要回来和爸爸妈妈说”(接话技术),“你说的这个问题,首先是你错了,对吧,至于下面怎么做,妈妈说吧,你可能会有点不舒服,不说吧,你自己又处理不了,你想不想听听妈妈的意见呢”(缓冲性语言),得到孩子的肯定回答我接着说了自己的想法,一是给同学B五元,但是她会一直担心同学找老师告状,甚至还会出现这个同学B二次要挟的可能;二是自己主动找老师承认错误,这个事本来就是自己错了。选择权交给孩子,我当时心里想着哪怕孩子决定拿五元给B同学,我也会答应。孩子想了想,最后孩子决定写检讨主动承认错误,我抱了抱孩子,给孩子点赞!
七点主动接孩子放学,孩子看到我就兴高采烈的告诉我她和B同学和好了,所以没有去找老师认错,也保证以后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虽然结局没有按照我预想的发展,但是我也没生气,选择尊重孩子的选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