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Diana“美国教育微观察”系列的第四本书了。作者在儿子上小学上初中的几年里,用笔记录美国教育的课堂内外,曾经当过N年HR的经历,让她在观察与思考中有一个聚焦点:美国基础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与扶持。2009年和2010年在网易博客追着读Diana的文字记录,当时还领着还没进小学的果果模仿Alex做了几次项目。所以有些文章相当于重温,有很温暖的记忆。
正如华东师范大学杨晓微教授在序言中所总结的,在这本书里,作者以人力资源专家的敏感性,捕捉到教育评价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教育评价既是对教育进程及效果的检测与督促,又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和手段,该书描述了美国的学校评估、考试测评、课后作业及作业评价,以大量的案例和图片呈现了美国学校的学业评价和项目作业细节,也呈现了学校、教师和家长在测评和作业上的沟通。
首先借助这本书了解美国中小学的考试制度。根据Diana在书中的介绍,美国学校对学生的具体评估办法通常包括行为表现,日常学业成绩和各种标准化考试成绩等指标。就考试而言,美国的小学没有期中,期末考试也没有毕业考试,儿子Alex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参加三种考试,分别是伊利诺伊州标准学业成就测试(ISAT),认知能力测试(CogAT),和爱荷华州基本能力测试(ITBS)。ISAT和ITB.S都是学业水平测试,前者是伊利诺伊州的考试,后者是全国更多州选择的考试。参加这两种考试,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水平,并了解他们在伊利诺伊州和全国的排名;成绩反映教学效果,成为调整教学计划的重要依据。CogAT是认测评学生认知能力的考试,参加这种考试可以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使学生更能因材施教,让学生更能扬长避短有效地进行改进。
这本书里面有几篇关于考试报告的解读文章,作者以Alex的考试为切入点,解读他参加过的cogAT、ISAT和ACT Explore考试的报告。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教育的评估系统有很多可借鉴之处:专业而独立的试题设计和评估机构;对考试成绩及有数据,也有描述性的分析解读;学校参考评估结果调整教学重点,发挥学生潜力,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一环扣一环,有机连接,有效运转。
比如在《认知能力测评:CogAT》这篇文章里,作者介绍在考试之前收到校长发给家长的一封沟通信件,里面提到家长对孩子最好的帮助就是鼓励他们在考试前睡个好觉,第2天吃一顿健康的早饭。又鼓励家长和孩子们沟通,来告诉孩子考试的分数并不是成功画面上的唯一色彩,更重要的是他们每天的学习本身,没有比在每一件事上自尽自己能力做得更好,更值得重视的了。老师要做的呢,就是给学生做一些热身的练习,便于让学生了解考试的题型所需的时间,以及如何填图答题纸。这些题目分为三个部分:语言、数量和非语言。看过这些题目之后,你会明白为什么无需为此考试复习或做特别准备,因为要在这样的考试里取得好的成绩,不在于能掌握和熟悉某个知识点,而在于有没有很好的观察联想、阅读理解、分析演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能力。比如这道题目:林肯和南北战争联系在一起,那么华盛顿和什么战争联系在一起?没有对美国历史的认识是答不出来的,这就要靠平时的积累了。也正因为这是学生对学生文字数量和图形推理等能力的测评,没有经过特别准备的测试,结果更接近学生的原生态状况,有利于下一步实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目标。
所以我们可以说,在这样的评估体系下,老师是没法进行应试教育的。
这本书的第2部分是介绍美国学校的作业设计。看起来美国学校更注重学生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比如对一个数学问题,他们宁愿很笨地一步步引导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从而理解其原理,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能推导出公式来,而不会先教孩子记住一个公式或一个快捷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学校很少布置重复性的作业,更不会有惩罚性的暴力作业,但是会隔三差五地布置挑战性的作业,而且这些作业通常是历时三周的项目。老师给出一个框架,要求,学生需要自己选题查找资料,阅读分析归纳做判断下结论,还要涉及项目呈现方式,有时还要当众宣讲。这样的项目作为往往兼顾课堂所学和课外调研,兼顾知识性,趣味性和个人风格,所以每个人上交的作品都是独特的。
在《“乐器工匠”的完全手工作品》一文里,作者介绍了Alex的一项项目作业:作为科学课“声音”一节的总结,Alex需要使用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利用日常用品设计和制作一件打击乐器或管乐器或弦乐器,这个项目的准备时间是三星期。在此期间,他要自己计划和调配时间到图书馆或者网站上查询,更多的关于声音的资料,结合课堂进程,不断深化理解有关声音的主要概念,构思自己的乐器并动手制作,还有很重要的,准备在班上进行演示并回答问题。开始做管乐器,材料的选择上先选了厨房纸的纸筒,然后选了稍硬的纸。为了使之有音调的变化,在纸筒上挖几个小洞,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再试试做弦乐器,他用大小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套在餐巾纸和外面,用手拨弹那些橡皮筋,结果也不是很成功。又去准备做打击乐器:鼓。爸爸找了一个空的油漆桶,艾利克斯用橡皮筋把一张普通的包装纸蒙了上去,纸破了之后又去买了牛皮环保纸。成功后又做了两个大小不同的鼓。几天后Alex根据他从书上得到的信息,修改了他的管乐器和弦乐器设计,成功地做出另外两件乐器。对于每一件乐器,爸妈都提了三个问题让他回答验证,他回答问题的过程,也是在为课堂展示宣讲以及回答老师提问的准备过程:(1)这个乐器的哪个部分震动而发出了声音?(2)你要怎么做才能使这个乐器发出音调的变化,为什么?(3)你要怎么做才能使这个乐器发生音量的变化,为什么?完成这个项目后,Alex由衷感叹:“原来完成一个项目是这么开心的!”借机举行了一次家庭演奏会。
本书的第2部分一系列文章就是这样的对Alex完成项目作业的记录。Alex从一年级起就不断接受这样的项目挑战。孩子做这样这样的作业,家长要发挥的作用不是督促检查甚至代劳,而是智慧的参与引导和鼓励孩子并顺势延伸或深入挖掘孩子的潜力。在孩子一二年级的时候,家长的参与程度较深,随着孩子独立能力的增加,家长逐渐放手。
可见,在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的确是拼爹妈,不过拼的不是爹妈的经济条件,而是爹妈的眼界视野,陪伴孩子引导鼓励孩子的态度和能力。
当然美国基础教育也会有很多自身的问题,比如很多人所诟病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做过个100以内的加减法还要借助于计算器等。但是通过阅读“美国教育微观察”系列图书,我们看到美国基础教育的课堂内外,考试与作业等做法,反思我们自身所接受和从事的教育,会反思出很多问题:我们的评价体系,我们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方法。
我们的教学,太喜欢走捷径了,总想让学生少走些弯路,把知识讲给学生,把公式提供给学生,训练学生考高分,“提高一分干掉千人”很多人不是这样说却是为之努力的。
然而这样好吗?后果是什么呢?是好奇心的丧失,是对学习兴趣的丧失,是视同学为竞争敌人。因为,从认知能力发展规律的角度来说,教育最根本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杜威的思维五步已经告诉我们如何发展思维,学生的学,是老师的教无法代替的。学习为什么会让自己快乐?是因为探索之后有所收获,山重水复之后迎来柳暗花明。是求知的喜悦而非其他外力的推动让我们继续“溯游从之”“溯洄从之”。
对比着当下来阅读《那些考试,那些作业》,好像在看教育上的“另一片天空”,看起来遥远,但是我们毕竟还是在同一片天空之下,所以改变是早晚的事,只不过有因为有你,因为有我,改变可能会早一天到来,会被看见。
没有人生活在孤岛,而我只想让我的孩子,让我的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自主的挑战的深层次的快乐,做一个自我实现着的自由人。怨天尤人没用,还是提升自己进而改变提升自己的课堂内容和水平,才是对明朗天空的朝向。
在同一片天空之下,我们一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