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原文:行为模式化,片断来源:《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P83
所谓“行为模式化”,是指把你想培养的习惯化为固定的模式(时间、做法、地点),并认真执行。
如前所述,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好多习惯。这些习惯被嵌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之中,所以我们每天都会重复做出习惯性的动作。
因此请把你想培养的习惯化为正确而规律的行为模式吧。比起每天在不同地点或不同时间点采取行动,重复已化为模式的行动会更容易。这就是成功培养习惯的捷径。
例如,许多上班族早晨一到公司就马上检查电子邮件。如果不看就觉得浑身不对劲。同样地,每天都在上午六点起床的人,就算是假日也会在六点钟就自动醒来。
如果新的习惯已经养成的话,你就会在无意识中做出相应的动作。
通过行为模式化,如果你不在某个时间做某件事就觉得浑身不对劲的话,那你就成功地培养了这个习惯。
若要模式化可以这样做:
第一步: 时间:决定星期几,几点开始
例如:每周一、三、五晚上八点开始阅读。
第二步: 内容:决定数量与方法
例如:每天花30min听CNN的英语新闻
第三步:地点:决定地点
例如:在上班途中、办公室、家中或附近的咖啡店学习
(I便签)
一场疫情让很多人重新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不少人发誓把锻炼身体重新纳入生活的一部分,行动很快,各种装备配齐,打开手机APP就能跟着视频练起来。一开始连续三天鸡血满满,每天都能练上一节课,只不过有时候在晚上,有时候在早上,有时候在下午。三天过后,找不到空闲时间来锻炼的次数越来越多。慢慢的,不出一个月时间,90%的人又恢复了不运动的常态。
如果,你让锻炼身体这件事情只是随意随机发生,你大概率会被其他事项打断,永远形成不了健身的习惯。而有一种方法可以简单方便地帮助你建立习惯,这就是行为模式化。
通俗来说,行为模式化就是把你想培养的某个习惯用固定的时间、地点确定下来,在这个时间和地点重复进行,直到它成为一套规律的规定动作。就像刷牙洗脸这样一套无需思考的习惯性动作,已经成为生活流程的一部分。
行为模式化可以快速地通过一系列有据可循的操作让我们的大脑和身体习惯某个动作,达到一进入这个地点和时间点就不由自主地想做某件事的地步。它可以让我们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毫不费力,门槛很低,在设定好的场景下只要按部就班行动就可以了。如果没有把想做的事情固定成为一套流程和模式,每次都需要重新调动所有资源,包括大脑、身体、相应的工具设备,还要重新适应新的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人是很容易放弃的,表现出来就是没有坚持下去。所以,行为模式化是一种很有效的简易习惯养成方式。
例如,我每天乘坐地铁通勤的时候,一旦进入车厢找好一个舒服的站姿和角落,手就不由自主伸进兜里掏kindle,不看一会儿书就总觉得这一天缺了点啥。地铁车厢、通勤的时候、用kindle看书,这三个元素已经被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了一套模式化行为。
那么,具体怎样做才能达到行为模式化呢?以下是简单好操作的三个步骤:
步骤一:确定时间。给你想培养的习惯固定一个时间,每次确保到了这个时间点就有意识做一次。比如我前面提到的上班通勤的时候,甚至具体到了找到一个舒服的站姿和角落的时候。
步骤二:确定具体的习惯内容,比如拿出kindle打开翻盖。
步骤三:确定行为地点。比如例子里的地铁车厢一个舒服的角落。
重复以上三步骤直到习惯养成。
有了这三个步骤,相当于给你想培养的习惯提供了至少两条线索或提示,当线索出现,就更容易采取行动了。
当然,这个三步骤行为模式化法更适合培养一些与时间、场所强关联的习惯,也就是说程序性、日程性的习惯,比如洗完澡后顺手把浴室打扫整理一遍、晨起练一段操等等。而对于非程序性的习惯来说,比如养成爱思考的习惯,可能就不是最适合的方法了,这是另一个话题。
(A1便签)
2019年的上半年,有半年时间我的精神和身体都很焦虑,身边的朋友都劝我开始健身,说锻炼可以缓解焦虑和身体的不适。一个值得信赖的好朋友直接推荐我练瑜伽。
于是我遵照她的建议购买了瑜伽垫、瑜伽砖、瑜伽服、拉伸带、卷轴等“入门必备单品”,收藏了她推荐的几个瑜伽大神的视频,开始跟着视频练习。
第一个星期,我每天都能练上一会儿,当然这个“一会儿”时间并不固定,长则1个小时,短则5分钟。到了第二个星期,每天总有各种事情让我能找到借口不练,我打开瑜伽垫的频率降到了一个星期两次。接着,正如你能预料到的,不到一个月时间,我只会在朋友关心进展的那天赶紧练一次,大部分时间瑜伽垫的功能就是供我坐在地上办公的坐垫。现在的我也已经有一年再也没有练过瑜伽。这个习惯正如以往无数个习惯那样“无疾而终”。
回想整个过程,为什么我没能顺利地养成练瑜伽的健身习惯?原因肯定有很多个,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这样几点:
缺乏强烈的动机。练和不练对我的影响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别,假设说练习能够让我改头换面甚至挽救我的生命,无论多忙我都会一天不落地做。
没有建立固定的一套“程序”,让练瑜伽这件事和我每天必做的一件事捆绑,从而嵌入到我已有的生活习惯中。我练瑜伽的随机性太强了,每一天的时间点都不一样,有时候在早上,有时候在中午,还有的时候在傍晚,总之是什么时候想起来了就练一会儿。地点也换过好几次,家里客厅电视机前面,卧室飘窗前面,甚至阳台上都出现过瑜伽垫的踪影。
做这件事没有反馈机制,我要是拉动家人和朋友给我摇旗呐喊、让我能每天看到一点点变化和进步,享受到多巴胺的甜蜜,我也不至于那么早就放弃。
这么一分析,我那时候没能培养出瑜伽健身的好习惯,一点都不意外啊。
(A2便签)
最近,我正在努力施行一项“正能量妈妈”行动:
行动目标:到2月20号我要实现:每天挖掘孩子至少一个优点或者做得好的地方,并正面表达出来让孩子知道。
行动计划:
1.行动时间:
从今天开始起十天时间为第一个试验期,于每天晚上晚饭时间实施。
2.行动内容:
1)找出孩子今天的行为表现里积极正面的例子
2)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至少包含语言肯定,不限于叠加肢体动作,比如拥抱。
3)我会让家人提醒和监督自己,此外,每天睡前会回顾一下,如果做到了就在本子上打个勾,记录下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孩子反应如何;
3.行动地点:家里客厅餐桌上,或者孩子房间书桌旁。
4.评估标准:10天时间有8天都完成记录,有至少8个勾就视作成功实施。
5.激励措施:2月20号晚上全家一起查看记录,根据记录结果,完成则奖励自己一次美发和按摩。完不成的话要给老公发个500元的罚金红包。
希望通过这样的行动计划,让我养成正面鼓励的习惯,善于去发现别人的优点,而不是习惯性“挑毛病”,用优秀来激发更多的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