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谈论爱情的书,但是并不同于我们今天语境中的爱情。苏格拉底时代的雅典,人们推崇的似乎特指男男之间的爱。另外我们现在常常说爱是付出,但这本书里讨论的爱给我的感觉更像是欲望 (desire)。
出席盛宴的嘉宾们用各种美好的词汇轮流称赞爱神Eros,直到Agathon赞扬了爱神的年轻、美丽、敏感与智慧后,轮到苏格拉底说话了。苏格拉底通过对Agathon的诘问首先厘清了一个概念:爱本身并不等同于爱的对象,所以之前种种赞颂的话语都是在谈论爱的对象而不是爱本身。他继而推导,爱渴望拥有所爱的对象,但是一个人渴望的对象只可能是自己并不拥有的东西,因此得出结论:因为爱本身渴望美,所以爱并不拥有美,之前所述种种美好品质,都是爱渴求的,却非爱本身拥有的。
那么,既然爱不拥有美,难道爱是一种丑陋的东西吗?苏格拉底借Diotima之口说出了他的观点——爱既非美也非丑,而是介乎于两者之间,他是神与凡人之间的精灵。就像爱智者(lover of wisdom) 既未得到终极智慧,也不满足于自己的无知,他们介于智慧与无知之间,爱神是一个哲学家。
在Aristophanes所描述的神话故事里,人被宙斯劈成两半,爱神让人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另一半,但是柏拉图不同意他的观点,他认为对美和善的渴望才是人们共同的愿望,而人们爱的唯一对象是好的事物,而非另一半或完整性——爱即是对永远拥有好的事物的渴望。
换句话说,爱是对美好事物的永久占有欲。
「永远拥有」即不朽,柏拉图进一步提出,爱就是为了实现不朽,爱的目标是在美的东西中繁殖,因为繁殖是凡人通往永恒的捷径,因而爱的最终行为表现就是生育,包括身体上的生育和灵魂上的生育。身体上富有生育能力的人通过生育后代获得不朽,灵魂方面强大的人通过孕育知识和美德而不朽。
提到占有欲,在我们眼中似乎不是什么好事,但在柏拉图看来,对美的占有欲并不是只限于某一个特定的个体,而是要去追寻美的原型 (form of beauty)。一个人可以从欣赏美丽的外表出发,进而见识到灵魂之美、制度和法律之美、科学与知识之美,从而认识到所有的美都是一样的,都来自美的原型。而在这个追寻真正的美的过程中,爱神会助我们一臂之力。
读到这里,那些恋人间的百转千回、纠结不清似乎都不值得一提了呢,可是这时候Alcibiades出场了。没错,就是那个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和苏格拉底并肩战斗,后来叛逃斯巴达又逃往波斯的Alcibiades。他喝醉了酒闯入宴席,诉说自己对苏格拉底的爱恋而不得的苦闷,又把苏格拉底大大赞颂了一番。从他的话里,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八卦,还能看到苏格拉底是如何把自己理念带进真实生活中,在各种诱惑面前坚持自己的信念,实践知行合一的。
对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来说,要做到苏格拉底那样实在是很难。凡俗的爱非不可取,个体的美毕竟也是真正的美的一部分,但愿自己能够看到更大的世界更真实的美,常保有一颗爱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