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城风尘路,一煲存温香。
——题记
在诏安,能让我寒暑不惧、风雨无阻跨越半个县城去吃的美食,也就只有煲仔饭了。
既是煲仔饭,那就不得不着重介绍一下煲仔饭的煲仔。做煲仔饭的煲仔其实就是粗陶砂锅,但又不同于平常的粗陶砂锅。煲仔饭的煲仔其煲身内部在烧制前必须涂上一层薄薄的玻璃釉,再烧制而成。烧成的煲仔,煲身内部那光滑的玻璃釉层成了天然的不粘层,这也就是煲仔饭能做出那令人欲罢不能的锅巴的秘密所在。而煲仔的煲盖却是不施釉,为的是利用粗陶本身多孔多砂眼的特性,在烹制煲仔饭时,煲内的食材的水汽可以迅速地排出。这就像是赋予了煲内的食材新的“生命”,让其在烹制过程中可以自由“呼吸”,做出来的煲仔饭难免就多了一分灵气。
其实在液化气还没有普及的时候,做煲仔饭时的燃料还必须选用松木炭。松木炭耐烧,又有松木的清香,做出来的煲仔饭别有一番风味。随着液化气的普及,现如今再难寻觅用松木炭烹制的煲仔饭,这未免就失去了那一丝丝“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气息。
煲仔饭光是煲仔和燃料的选择就如此用心,那食材的选择和搭配就更是尽心尽力了。
米定是选用本地的晚籼米。晚籼米农历六月播种,经过了七八月那丰裕阳光和充沛雨水的洗礼,在金秋十月收获。这晚籼米米身细长且扁平,温润晶莹如玉,就如同少女的纤纤手指。更重要的是晚籼米质地紧密,吸水性更甚早籼米,在烹制煲仔饭时能充分吸收各种食材的精华,使得浓郁的米香与各种食材的香味相互交融,美妙而和谐。
煲仔饭的用料灵活多样,因时制宜。最传统的有豆豉排骨饭、香菇滑鸡饭、香芋猪手饭、什锦腊味饭、沙茶牛肉饭等等,但随着大众口味的变化,煲仔饭也不忘推陈出新,也推出了诸如菠萝海鲜饭、香辣田鸡饭等新口味。
煲仔饭选料用料及搭配极为精细考究。豆豉排骨饭,豆豉定是选择发酵足天的豆豉,再经过阳光的暴晒而成,这样的豆豉,豉香中仿佛还带着阳光的味道;排骨则是选用本地农户家养的生猪的小肋排,斩成半寸许的小块,与豆豉一起腌制,豉香与肉香完美结合。香菇滑鸡饭,本地的走山鸡搭配上鲜美沁人的香菇,其极致的味道还需赘述吗?香芋猪手饭,猪手略微油腻,加上软糯的香芋,香芋吸走了猪手的油腻,猪手又带给细软的香芋带来一丝丝温润的绵滑,是不是有种“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亲切感?什锦腊味饭,广式腊肠搭配着新鲜的虾仁,再加上鹌鹑蛋,瞬间就有种“海陆空大餐”的既视感。沙茶牛肉饭,牛肉只取肩肉和上脑部分,为的是有细嫩滑润的口感,再经特别调制的沙茶酱的腌制,牛肉的味道就有了大蒜、洋葱、花生等等的复合咸鲜,充满了厚重的层次感。
有了工具和食材作为前奏,接下来就要拉开煲仔饭烹制的大幕了。
一排灶头的火苗一蹿,煲仔煲底抹上一层薄油,加入事先浸泡好的晚籼米和适量的水,盖上煲盖放上灶头开煲。灶头上的一个个煲仔冒着热气,咕嘟咕嘟的声音此起彼伏,就像一个个煲仔在练习大合唱。师傅手持大长竹筷来回巡视,颇有“关羽巡城、韩信点兵”的豪气在。先是急火猛攻,煮开后随即转小火慢慢焖煮。待煲仔中的米饭到七八分熟,师傅便用大长竹筷掀开煲盖放入食客选好的食材,浇上秘制的调味汁继续焖煮。若是有多个煲仔同时开煲盖加料,师傅那熟练的手法犹如群蝶乱舞,令人眼花缭乱又不得不佩服得五体投地。加料后,虚怀若谷的米饭便张开怀抱拥抱各种食材的精华,再慢慢将其糅合在一起,那是多么美妙的过程。最考验师傅火候的时刻也在于此,焖煮的时间必须精确把控,不能有丝毫差池。焖煮的时间短了,这米饭夹生,食材不熟,还有那最诱人的锅巴也将失之交臂;若是焖煮的时间长了,那可就烧焦了,前功尽弃。上桌前,迅速掀开煲盖点缀上几叶焯熟的上海青,再盖上煲盖便可端到食客桌前。
吃煲仔饭无疑又是一个高潮的开始。
掀开那煲盖,瞬间被煲仔饭的奇特香气所笼罩。各种食材的香气中夹杂着轻悠悠的米香,令人沉溺其中。吃上一口米饭,那颗颗晶莹剔透的米粒香滑滋润,令人都舍不得嚼碎。含在嘴里,米粒吸收了其他食材的香气在口腔里慢慢释放,在某个瞬间风起云涌地在口腔里席卷一番,让人诧异到,这世上竟还有如此美味的米饭。而那各种食材经过煲仔恰到好处的焖煮,也极大地保留了其原本的鲜美滋味,让人食指大动。还有那最令人期待的锅巴,又香又脆,吃完齿间留香,回味无穷。
煲仔饭本是潮汕地区的特色美食,质朴的诏安人海纳百川又推陈出新,将其做出了诏安的味道,虽然独沽一味,品种却不乏有十数种之多。就如同米饭,最为朴素,既可以是果腹之物,又可以衬托其他各种食材,容纳万千滋味。我想,正因为诏安人有如米饭一样的品行,才能成就诏安煲仔饭这一独特的美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