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凤鸣是周朝的发源地。至今回想起儿时见过的世面,便依然能回想起很小的时候,母亲和一群年纪差不多的妇女带着我去逛法门寺,只记得很大的玉兔,通体透明。
岐山凤鸣是我的家乡,我家就是那里一个在外人眼里普普通通的农村,但据村里人说,古代我们村出了8个秀才,绝对是周围村里的“文化村”,风水也是相当的好。
我们家族在村里算是大家族,爷爷辈有3个,我爷爷是老二,三爷是村里的文化人,写毛笔字是出了名的。
我爷爷有7个孩子,我大爷(爷爷的哥哥)有3个孩子,我三爷有4个孩子,在村里还有沾亲带故的八爷、小爷等,因此随便在村里走一圈,便能碰到好几个爸。
从小和我最亲的算是三爸的女儿,因此三爸也是我儿时记忆最多是一位。
从我记事起,三爸就瘸着一只腿,是不是会犯羊角风(癫痫)。据我妈说,是发了一次烧,没及时送医院,烧到是好了,但也落下了病根。
三爸是我们家族的帮扶对象,也是村里的帮扶对象。因为身体原因,干不了重活,只能种种地,但也维持不了3个小孩的生活。
小的时候,每天放学,我妈只会在三爸家找到我。他家没有院墙,完全敞开,至今还记得院子里放着一张桌子,那便是每天放学和堂姐一起写作业的地方。
年轻时的三爸话还是多的,也挺喜欢我去他家玩,时不时开开玩笑,也会留我在他家吃饭,并一再要求我多吃一碗,和堂姐一起比赛。小孩子哪会想那么多,完全不考虑可能三爸家下顿就没面吃了。
小时候的农村生活简简单单,大家的生活都差不多,穷不到哪里去,但也富不到哪里去。
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西部落后的农村也渐渐有了发展,做生意、外出打工,慢慢好像大家的生活有点不一样了。
三爸家依旧靠种地和吃低保,3个小孩的负担越来越重,在我和堂姐上初中的时候,家族也负担不了他们的生活了。
三爸的病好像一次比一次发作的频繁,人也少言寡语,每次去他家,他都会说:赶紧回去吧,怕你妈找不到你。
随着大家对三爸的抱怨:负担这么重,也不找点活干。每当其他人想给三爸找活时,他也都是拒绝。
我也开始讨厌起这个好吃懒做的人,我堂姐在初二时就被迫辍学了,因为家里还有2个妹妹要钱上学。堂姐是我儿时最要好的玩伴,对于她的辍学,儿时的我无能为力,因此也就恨起了三爸。
再后面,我读了高中,读了大学和硕士,几乎也就没回去那个我爱但又恨的家乡。只是从爸妈那里听说:你堂姐嫁人啦,给家里修了院墙,你三爸还是那样啥都不干,靠你堂姐养着。再后来,就听到三爸去世的消息。
遥想儿时那无忧无虑的日子,但最终各自奔向了远方。时代的命运让人唏嘘,我同情但也无能为力,儿时的点滴依旧会在梦里,但却永远不能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