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面对儿童更复杂的情绪
对待孩子既要温柔又要讲原则,对他们犯的错也必须进行正确的教育和指导。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要非常注重你的批评引发的“内疚”和“羞愧”这两种情绪。
心理学家发现,内疚感是孩子们自我反省的一种心理机制,而且不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但是比起内疚,更强烈的一种自我评价情绪叫作羞愧,一旦他们产生这种感觉,就会非常明显地影响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所以,感到内疚的孩子会去弥补错误,而感到羞愧的儿童会极力去掩饰和否定错误,并且不愿意承担后果。
引导内疚有两个方法
一个方法就是让错误结果自然地引发孩子的内疚感。比如说孩子把家里的盘子打碎了,很多幼儿都会有自己去把盘子拼好的倾向。儿童的道德是高于成人的,所以,即使你不批评,他们也会很自觉的。另外一个方法就是通过父母的面部表情,去引发孩子的同理心。比如说,孩子用手重重地打到了妈妈的脸,妈妈马上做出很痛苦的样子,并且说“妈妈好痛啊!”这时候,2岁以上的宝宝就会很快地用手来抚摸妈妈的脸,好像这种痛就是在他们自己身上一样。
犯错误的时候要多给孩子反省和自我调节的机会,尽量利用他们自己的“内疚感”去改善行为,而不要滥用评价和贴标签。
三个工具,安抚你的小宝宝
我们来回忆一下,安抚婴儿最重要的三件事是拥抱、抚摸和互动。
首先要满足宝宝们在触觉上的舒适。对于他们来说,有安抚作用的物品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我安抚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从脱离父母的“抱抱”开始的。年幼的孩子脱离父母需要一种过渡性的安抚物品,它可以成为父母不在的时候照顾者的象征——它可以像妈妈的拥抱一样提供平静和喜乐。其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一种安抚工具:安抚毯和毛绒玩具。
有一种情况是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就是孩子长到五六岁的时候,他们还离不开一个毛绒玩具或者是毛毯,这时候你就要好好反思了,你在这段时间到底有没有人为地破坏孩子的安全感,让他们迟迟都没有结束从物品获取依赖感的阶段。一些无知的父母可能会觉得,你现在已经长大了,为什么还成天抱着一个玩具熊,是时候玩些大孩子玩的东西了。于是粗暴地把他们的玩具抢过来,然后给他们安排更“成熟”的玩具。这个时候你根本不知道孩子们有多绝望。
除了毛绒玩具和毛毯,第二种安抚工具你肯定也听说过:安抚奶嘴。建议1岁以下的孩子午睡时和夜间都要持续使用安抚奶嘴。和毛绒玩具一样,安抚奶嘴也是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过渡性物品。
尽量在孩子1岁以前使用,用到3岁当然也没关系,因为孩子越大,他们越容易受周围小朋友的社交压力,从而自己放弃奶嘴。如果他们真的对奶嘴上瘾了,你可能需要对孩子做一些限制。比如说,只允许他在睡觉或者坐车的时候使用,出去旅游不能带奶嘴。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你可以偷偷地把奶嘴剪一个大洞,破坏奶嘴的口感,让他自动放弃使用。就算是需要一点过渡的时间,只要他们的安全感没有被人为破坏,每一个孩子都可以顺利度过这个断奶嘴的过程!
宝宝吮吸手指,这是他们第三种自我安抚的工具,而且很有效。
吮吸手指是孩子很自然的行为,和用安抚奶嘴一样,都能够让孩子平静和放松。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在3岁以后,就会停止吃手。但是像我们群里,很多四五岁的孩子都还在吃手,其实也不用担心。只有一种情况是需要注意的,那就是如果你家宝宝整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吃手,这时候你应该想一想,孩子最近是不是遇到了很大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是你们没有发觉的。所以,你的首要任务是寻找他的压力源,然后帮助孩子减轻压力,而不是无视他们的紧张,反而只是用强力阻止孩子吃手的举动。
以上所讲的三种安抚工具,主要是通过外部的物品来作为养育者的替代品。但如果你想让孩子真正感觉到安全和平静,还是要依靠妈妈、爸爸的亲身陪伴和亲密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