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里的回声》

老图书馆总是弥漫着一股混合了尘埃、旧纸和某种难以言喻的霉味的气息。林薇不喜欢这个地方,不是因为这里太安静,而是因为这里太“吵”。她不是指人声,而是指那种潜藏在寂静之下的、细微的、仿佛来自遥远时空的“回声”。

林薇是中文系的学生,为了写一篇关于民国时期文学的论文,不得不一头扎进这栋据说有百年历史的老楼里。这里的书大多是旧藏,很多都蒙着厚厚的灰尘,泛黄的纸页一触即碎。

她找到了一本看起来颇有年头的笔记本,封面是深蓝色的绒布,已经磨损得露出了里面的硬纸板。笔记本的主人似乎是一位叫“周明远”的年轻人,从零散的笔记和日记片段来看,他似乎也对民国时期的文学很感兴趣,甚至试图模仿当时的风格写作。

林薇觉得这很有趣,便带着笔记本去了图书馆二楼一个相对僻静的角落。她小心翼翼地翻开第一页,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字迹,字迹娟秀,但偶尔会透出一种难以言喻的焦躁。

她开始阅读。周明远的日记记录了他来到图书馆后的生活,他对这里的喜爱,对那些旧书的痴迷。但渐渐地,日记里的内容开始变得奇怪。他开始提到“有人”在看着他,走廊里会传来不属于任何人的脚步声,书架后面似乎总有什么东西在动。

“今天又听到了那个声音,”周明远写道,“像是有人在低语,又像是风穿过窗缝。但我关紧了窗户,外面也没有风。它好像…就在我身后。”

林薇心里有点发毛,她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空无一人,只有一排排高耸的书架,像沉默的巨人。

接下来的几页,周明远的语气越来越恐慌。“他们来了,”他写道,“那些影子。它们在书架间游荡,眼睛像黑曜石一样亮。我躲在这里,但它们好像能闻到我的味道。”

林薇的手指开始有些冰凉。她感觉周围的空气似乎也凝滞了,书架上的灰尘仿佛在微微颤动。

“不要相信镜子,”周明远突然在某一页上画了一个扭曲的笑脸,下面写着这句话,“它们会…交换位置。”

林薇猛地抬起头,目光扫过角落里一个积满灰尘的穿衣镜。镜子里映出她惊恐的脸,但除此之外,似乎并没有什么异常。

她强迫自己继续往下看。周明远的日记在最后一页戛然而止,只有几个模糊的字迹:“它们…找到了我…”

字迹被某种深色的污渍覆盖,像干涸的血迹。

林薇觉得背脊一阵发凉,她合上笔记本,想把它放回去。但就在这时,她听到了一个声音。

不是笔记本翻页的声音,也不是她自己的心跳声。

那是一个极其细微的、仿佛来自她身后的低语,像叹息,又像耳语。

“找到你了…”

林薇浑身僵硬,头皮发麻。她不敢动,不敢回头。冷汗顺着她的脖颈滑下。

她慢慢伸出手,想要拿起桌上的手机报警,但她的手指抖得厉害,几次都没能握住。

就在这时,她眼角的余光瞥见,那面角落里的穿衣镜,镜面似乎在微微晃动,像是有风吹过。而镜子里,除了她自己之外,似乎还有一点…别的什么,一闪而过,像一团模糊的、移动的阴影。

林薇终于忍不住,猛地转过头。

身后空无一人。

只有那面镜子,静静地立在那里,镜面平滑,映照着空旷的角落。

但她清清楚楚地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就在那里看着她。冰冷的,带着恶意的目光。

她尖叫一声,抓起笔记本就往楼下跑。她不敢回头,拼命地跑,耳边似乎一直回荡着那个低语:“找到你了…”

跑出图书馆大门,阳光刺眼,林薇瘫坐在台阶上,大口喘着气。身后,老图书馆像一头蛰伏的巨兽,沉默地矗立着,只有那股熟悉的、混合着尘埃和霉味的气息,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浓重,更加…粘稠。

她低头看着手中的笔记本,封面上深蓝色的绒布似乎比刚才更加深邃,像一片没有底的海。她翻开第一页,周明远的字迹依旧娟秀,但结尾处,不知何时多了一行小字,像是刚刚用手指蘸着水渍写上去的,歪歪扭扭,却异常清晰:

“下一个,是你。”

林薇猛地合上笔记本,把它远远地扔了出去。笔记本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落在几步外的草地上,封面朝下。

她不敢去捡。

她知道,有些东西,一旦被翻开,就再也无法合上了。而有些回声,一旦被听见,就会永远跟随着你,在每一个寂静的角落里,低语,低语…

---

这个故事感觉如何?恐怖的氛围主要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暗示和一点点超自然现象来营造。你觉得哪里最吓人?或者想不想知道后续发生了什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