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要知行合一
但为什么要知行合一
什么才是知行合一
又说不出个所以然
今天我将跟大家一起,在《传习录》中找到答案
读《传习录》365天,第17天
今天读到王阳明与徐爱讨论知行合一到底是什么
徐爱说:如今有尽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却不能孝,不能弟。
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
先生回答:此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
就如称某人知孝,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称他知孝知弟。知行如何分得开?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徐爱觉得知和行是两件事,所以要在两件事上用功。知这个层面没达到,就在知上用功。行这个层面没达到,就要在行上用功。
他举了个列子,他说人人都知道孝道,却很多人做不到孝这件事。所以知道与做到是两件事,都要用功
王阳明说:你这个说话是被你的私欲蒙蔽了,不是知行的本体。
就拿孝这件事来说,为什么有人说一个人有孝心
是因为他曾经做过孝敬父母的事,有过这个行为。
所以人们才会说他有孝心。
有了孝的行为,就有了孝子的结论。
反过来说,有了孝的心,才会有孝的举动。
因此,知和行是不能分开的。
徐爱又不明白,他说那为什么古人会把知与行分开来讲呢?
就是让后世的人在知与行上分开下功夫吧。
王阳明听了叹了口气,说:徐爱呀,你这样说就是完全误解了古人的用意了。
古人为什么要把知和行分开,是因为现实中有两种人:
第一种人:只会懵懂盲目的做事,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也不考虑做这件事我能行到什么启发
所以古人让这种盲行的人去在知上用功
这样才能知道自己做的事方向是对的还是错的,做的事有没有用。
第二种人,习惯性的凭空幻想确不行动
做一件事前要先把所有的状况想明白,想清楚,每天胡思乱想,却从来不开始行动。
这种人想法就算再好也只是空想。
所以古人让他在行上用功,去行动
比你想一年都有用太多。
古人提出知与行分开用功,也只是对症下药
因人而异,他最终的目的,还是让知与行结合在一起。
而徐爱只看到了知和行是分开的,并没有想明白其实真实用意。
所以,什么才是知行合一呢
用通俗的话就是,你学到一个做事的方法,
然后马上去用这个方法,你就可以验证这个方法是否正确有用
如果在实践的过程中,会发现如果这样做,能让原有的方法得到升级,成为更好的方法论。
这就是知行合一的意义:
用方法引导行动,在行动中验证方法
行动结束后,得出更好的方法。
很多人其实是有能力的,他有很多好的想法
但不去做,那一切都是空想,连成功的机会都不会有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只知道盲目的做事,却从来不去内观自己的行为,那就是瞎忙。
大概率一事无成,毫无意义。
明白了知行合一的意义,从现在开始
想到什么,就去做吧
有梦想,就开始踏开第一步吧
只要第一步走出去了,梦想终究有一天会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