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西溪之行有感

阿里巴巴从1999成立以来,20年创新之路,始终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为使命,究其发展轨迹看,在99年到03年,起步期也是经历过漫长探索,在03年非典的一个机缘巧合下,突破了瓶颈,找到最适合的路子,几乎一年一个爆款,开启了其辉煌的创新之路。了解背后故事,才更明白企业文化阿里人每年每人有3小时社会公益时间的要求,回馈社会,一步一脚印,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

创新历程

双中台数据四化建设,为产品赋予魔力。原来对领导经常提的加强中台建设还是一知半解,这次加深了理解。魔力产品 = 产品功能 x 情感诉求。产品功能是理性的、参数化的“左脑需求”;情感诉求是感性的、非常冲动的“右脑需求”。化解生活中的麻烦。真正的需求,在麻烦背后。画出用户的麻烦地图,每个麻烦,都是地图上的一个摩擦点。每个摩擦点,都是一个创造新需求的机会。需求从生活中来,解决最后一公里,用户的需求,是在不断深入,升级,变化和消失的。对需求的探索,不能停止在“找到了”的那天,保持“45°精进”,才能始终和真正的需求保持同步。去平均化。没有一种用户,叫做“平均用户”,也没有一种需求,叫做“什么都好”,更没有一种产品,叫做“满足一切想象”。要针对差异化的用户,提供“去平均化”的产品。阿里园区的菜鸟机器人“小蛮驴”,每天大概会运输一千万个包裹,菲住布渴酒店里的入住,无门卡的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确实在逐步影响生活习惯。

数据基础四化

小蛮驴

温度其实无处不在。阿里也有视联网的大屏,并且应用的更广泛,当人走过的时候,如果有特殊的日子,能够自动显示,并有同事们祝福,MIRROR的延展也可以参考借鉴,放开去想,充分利用网点,在合规情况下,如何通过数据和产品去提升客户进店的体验,真正做到千人千面。

视联网大屏
数字世界的孪生

风景无处不在,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最后引用阿里文化墙的一句话以共勉:打不死的是信念,绕不开的是变化。

文化墙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