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角度是新闻采写者在发现、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和侧重点。构成事物的各个因素和侧面,都是新闻报道可以选择的角度。角度的不同决定了观察事物的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认知。著名记者艾丰把选择新闻角度喻为“挖矿”,他说:“新闻价值在事实内蕴藏是不均匀的,有各种不同的矿床,选择好的角度,就是为了便于记者更迅速、更顺利地开采这些价值,更准确、更鲜明地表现这些价值。”一篇新闻报道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最佳角度的选取。角度选择好了,就能更准确地透视、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更充分地体现新闻价值。
新闻角度的选择一般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要客观,从事物的整体和本质上全面真实地把握事实;其次要抓特点,即这一事件区别于其他事件的最突出、最典型的方面;再次要有新意,同样一件事,立意不同,会给人留下不同的感受。在这一总原则指导下,在具体采访写作实践中,作为记者,又该注意哪些方面?如何才能选取最佳新闻角度呢?
首先,要不断提升记者的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
新闻角度的选择与记者的认识水平和职业敏感等主观因素密不可分。发现和挖掘新闻的能力,是记者的一种基本素养,是记者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集中表现。有了善于捕捉新闻的本领,记者才能在繁纷复杂、浩如烟海的事实中,通过观察与分析,及时地发现、敏感地抓住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在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事实之后,如何选取适当的角度对新闻事实进行挖掘,使得有价值的新闻报道更富有内涵,体现出应有的深度,则是记者更高层次的素养。这就要求我们的记者,不断地学习新闻业务知识,增强新闻意识,提升新闻实践能力。
其次,选取新闻角度要做到三个“紧扣”
在新闻角度选择中,首先应该确定的是新闻主题角度,即选择什么主题,它关系到给报道铸造什么灵魂的大事,是确定什么导向的重大问题。新闻主题角度的正确把握,既是业务问题,又是政治问题,是新闻报道活动中不可轻视的重要环节。在选择新闻主题角度时,应做到三个“紧扣”。
紧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中心工作,是选择新闻主题角度需把握的首要环节。新闻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导向性。因此,我们的新闻报道要紧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扣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宣传方针。只有这样,才能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样的新闻,才会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权威的指导性。
紧扣受众心理是选择新闻主题角度需要把握的另一个方面。新闻报道不仅要有指导性、引导性,还必须具有针对性和贴近性,受众有什么认识需要澄清,有什么疑难需要解答,他们最关心什么,最想知道什么,新闻的主题角度就要对准什么。只有这样,新闻才能使受众产生共鸣。在当前新闻战线广泛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广大新闻工作者自觉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己任,奔走呼吁,了解百姓疾苦,为群众真心实意办事实、解难题,受到人民群众拍手叫好和广泛认可。记者深入基层“一头汗两腿泥”,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把自己融入群众中,以亲身体验和感受写出来的新闻,自然会受到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紧扣新闻的价值,是新闻主题角度必须把握的第三个方面。事物是复杂的,人们观察事物也是多侧面的,所以要从多角度中去比较主题,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主题。
第三,创新思维,从新的角度发掘新闻价值
所谓创新思维,就是发挥人的自主创新能力,以超常规的眼光,从特异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且又能经得起检验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对于新闻记者来说至关重要,报道者有了创新思维,就能从新的角度发掘新闻价值,使受众看到新的报道形式、报道内容,产生新鲜感能够进一步吸引受众阅读。
在采访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创新思维,发现新的报道角度。
一是从发展变化中选取新闻角度。新闻角度的选择要依据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而不能靠记者的主观臆断和笔下生花。只有时刻注视事物发展变化的新情況、新问题,才能使报道不断出新。
二是从以小见大中选取新闻角度。选择新闻角度还有大小的问题。角度,顾名思义就是一角。在选择一个角度时,不能贪大求全,如果角度选得太大,必然是新老材料掺杂,报道效果不佳;报道角度选择小一点,口子必然就窄,写起來就可以写得细一些,挖掘得深一些。
三是从广泛共性的话题中选取新闻角度。所谓广泛共性的话题就是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社会上出现的带有倾向性的思想动向,群众中一时议论最多的共性话题,常常是新闻报道应选取的最佳角度。
四是从事物的侧面选取新闻角度。大量的新闻实践告诉我们,不加选择千篇一律地从正面报道事物(人物),往往角度大,涉及面广,写出的稿件内容繁多而庞杂,弄不好很容易吃力不讨好,文章显得臃肿、呆板、一般化,很难给受众留下好印象;而选取一个侧面去报道,角度小了,报道面窄,材料相对集中,篇幅小而有一定的深度,报道反而显得精悍、活泼、可读性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要打破只从正面看事物、写报道的老习惯、老框框,善于选取事物的最佳侧面去观察,这样写出的报道角度就会新颖,自然也就会受到受众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