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幸福的一天。
雾一早就散了,我在花园里干活。
蜂鸟停在忍冬花上,
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
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
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记。
想到故我今我同为一人并不使我难为情。
在我身上没有痛苦。
直起腰来,我望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
——米沃什《礼物》
通过隐喻产生意义
当我判断作品好坏与否的时候,我不会将小说与纪实类文学作品区别对待。但是,作为《普罗文斯敦艺术》的编辑,我发现虚构作品必须比非虚构作品好上十倍,才能让我信服,同意将其发表。
小说创作就是要让读者相信:小说中的现实比世俗的现实更引人入胜。小说作品已经融入了我们文化的血脉,在意思表达上不断精益求精,任何改进都能从中找到神奇的回声。因此,作品中的世界是由事实构成的具体素材和将这些素材黏合在一起的黏合剂共同构建的。像建桥一样,要构建这些卓越的横跨工程,的确需要一些工程学原理和技艺。
对于要构建他们宏伟的想象大厦,并且保持其永久矗立的作家来说,隐喻就是他们的黏合剂。艺术创作是多变而神秘的,而艺术家却是务实的,他们寻找具体的方法以实现他们的目标。
据说,威尼斯艺术家丁托列托因为白天被城市运河水面反射的光晃得眼花缭乱,于是,他在画室的工作台上安排释放烟雾,摆上几面镜子和蜡做小说创作就是要让读者相信:小说中的现实比世俗的现实更引人入胜。小说作品已经融入了我们文化的血脉,在意思表达上不断精益求精,任何改进都能从中找到神奇的回声。他可以旋转这些镜子和模型,这样,他就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同样的物体。这个做法是为了激发灵感,建立事物之间隐喻的联系。
同样,作家也努力在文字、形象和思想之间建立联系。一幅栩栩如生的静物写生,如同一篇生动的作品,都是思维活跃的产物。隐喻就像用来装水的桶,是一个用来实施行为的手段。
如果行为是我们的目标,那么我们必须要问,这个行为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我们就发现,一篇作品开始于一个真正的问题,这个问题激发作家进行创作。从哪开始写作并不重要,因为如果你追寻着第一个自动浮现在脑海中的那个问题,你的无意识将带你找到你的兴趣所在。
写一个问题,问题中围绕着一个名词。反复审视这个问题和名词,就像它们被魔法变成了能够伸缩自如的东西。扩展这个问题,把它分割、放大、缩小成其他的形状、现实、真理。想想这一关键点如何孕育出你的想象力。
一种奇怪的感觉搅扰得你心神不宁,那是一种无以名状的渴望。像厨师准备食谱上一系列的菜肴一样,你可以将问题分解成若干部分。若能从具体和宏观两个角度提出问题,一定大有裨益。
例如,摩托车引擎中的一个气缸有什么功能?生命的意义何在?做好笔记;笔记是抵达你无意识的超级链接。想象力能帮助你找到一只梨和一只孔雀之间的隐喻关系,甚至会有一些更有趣的发现。
这个练习能帮助作家构建隐喻联系。
练 习
选三个能引起你共鸣的关键词。把它们放在各列的顶端,分别写出大约二十个与各个关键词相联系的词。我可能会这么做:
路 时间 鞋 旅程 福佑 蜗居
林间小道 饥饿 灵魂 目标 冰 渴望
在联想的过程中,你将完全受自己无意识的控制。无意识乐于把你玩弄于股掌之间,还可能把你引到不合逻辑的思路上去。但你应该像忠实的求婚者一样,锲而不舍。如果想到的单词不恰当,就再试一个。
在笔记本上,用横线把不同列的单词连起来。这样,笔记本上会有很多词群,每个词群提示三个词之间的某种联系。
在我的例子中,我把“旅程”、“饥饿”和“蜗居”分在一个词群中。这三个词足以构建一组隐喻,帮助我开始某一个故事的创作。“三”只是一组隐喻因素的参考数,适用于短篇小说写作。长篇小说可以根据这个比例适当增加隐喻的数量,以达到协调一致。
两种迥异的事物之间隐喻性的联系,往往还需要作家具备另一种观察视角。总之,做隐喻和写一个结构平衡的句子,就像要在悬置在跷跷板两端的物体之间保持平衡一样。丰富多变的隐喻能组织作品的思路,它就像能量、质量和光速一样,也必须具备一个合理的等式所需的精确成分。
好的隐喻能消融“最深处的惶恐不安,这种紧张在形成之时就逐渐消失,就像是朝圣者脚下的万里征程”。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尤其重要的是善于使用隐喻字,唯独此中奥妙无法向别人请教;善于使用隐喻字表示有天才,因为要想出一个好隐喻字,须能看出事物的相似之点。”
这个练习使我意识到隐喻的价值,使我忽然间想起三十年前读到的约翰·阿什贝利的一句话——好的隐喻能消融“最深处的惶恐不安,这种紧张在形成之时就逐渐消失,就像是朝圣者脚下的万里征程”。
当我们踏上写作这个征程的时候,我们也成为了朝圣者,而隐喻就是指引我们前行的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