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的过法,在怀安有很大的不同,对南庄人来说,元宵更像是清明节。这一天,各家各户会捎上香烛钱纸,去给死去的长辈上坟。
李家是外来户,自搬来这里,算上李光沫,只有四代人。据说,他们这一房跟其他几房因祖上财产分配不均而生出间隙,备受排挤,正值壮年的李老汉的爹娘不得已从老家迁出,长途跋涉来到南庄定居。李老汉的爹娘当年靠一把锄头在这里生了根、盖了房,最后连人也留在了南庄的地里。
许是吃了亏,李大狗问起来源时,李老汉总支支吾吾的,始终不肯透露半点消息。久而久之,李大狗也就不再刨根问底了。至此,与老家人再无往来。
这倒也省事,上坟时不用跑那么多地方,单单在南庄附近徘徊即可。因此,李家的元宵也是最不忙的,别人一大早就得出门,生怕一天跑不完所有的地方,李大狗却能不慌不忙地走。
正月十四的早上,李大狗再一次去往镇上,这次后座上坐着的是王燕。元宵是个很重要的节日,通常少不了要有一桌丰盛的菜肴,以印证它在怀安人心中的地位。
虽是春天,但风中的寒意却丝毫未减,距离课本上的春暖花开尚有一段时间。可惜,李大狗今年同样也看不到一树梨花盛开的景象了。
南方湿冷的空气弥漫着,人们还穿着厚厚的棉袄,孩童和老人的腿上依然套着秋裤,只有泥瓦工怕干活不方便,才褪下了厚实的秋裤。
夫妇俩在摩托车上破风而行。凛冽的风撞在李大狗的脸上,把他的鼻子冻得通红,抬手一摸,跟井底的水一样冰凉。手套不是皮质的,手握在车把上,风透过棉布的缝隙钻进来,使他的手轻微刺痛。
后座的王燕脑袋上套着头盔,为了挡风,玻璃面罩在出发前就拉下来了。这个头盔不错,适合冬天使用,面罩拉下来恰好能遮住整张脸。
即便如此,风依旧紧紧地包裹着她的身体,一会儿缓,一会儿急,扑在她那瘦弱的躯干上,令她一阵阵的战栗。
路上人多,集市上反而很是冷清。这天,大家都忙着上坟,没有工夫来镇上办事或是消遣,而今天的吃食,早在上个赶场天已备好。
狭窄的街道上也不是没有人,那几个卖菜的小贩就在,印象中,除了下雨刮风,他们常年四季都在做生意,也不知是否挣到钱了?
李大狗将车停在路边,下车后,夫妇俩分开,各自去做自己的事儿。李大狗进了肉摊斜对面的超市,要买的东西不多,两对电池、一坨鞭炮。至于香烛纸钱之类的东西,家中还有一些,够用了。
王燕站在摊子前,弯腰拨弄着塑料薄膜上的蔬菜,不时同摊主讨价还价,最后拣了一颗花菜装上。
隔壁的小摊上放着一大块豆腐,看着不错,王燕让摊主用菜刀切了一坨下来,放在电子秤上一称,有两斤,要付给人家三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