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是一种良好的磨炼
——《老人与海》札记及其他
■ 一
饿的滋味不好受。
即使神一样的希腊军队将领之一、伊塔卡王奥德修斯返乡途中来到费埃克斯人的国土,向其国王讲述自己千难万险的过程中,都忍不住请求主人——
还是请让我先用餐。
无论什么都不及可憎的腹中饥饿更令人难忍……
荷马史诗中的男神和女神都算得上是吃货,且以肉类为主食;凡人中的奥德修斯们也是一样——我就没看见他们吃过青菜。也许,古人们的劳作与战斗过于消耗体力,小葱拌豆腐或是蒜蓉茼蒿尽管绿色却不如大鱼大肉扛饿。
海明威塑造的人物中,有些男女继承了荷马史诗中那些神和人的胃口:饿感十足。试看——
《伊甸园》:戴维和凯瑟琳在早上“又做了一次爱。事后觉得饿得慌,竟以为会活不到吃早饭的时候”。可是,当他们吃上了早餐,且“吃得不错”,可还“老是觉得饿”。于是,“他们饿得想赶紧吃午饭”了。
《岛在湾流中》:托马斯•赫德森觉得肚子饿得厉害,“他想起来了,自从船离开海法以后,他肚子里就老是觉得饿”。
《过河入林》:早上,上校与雷娜塔一起散步。上校问,“你一定饿慌了吧”?她老老实实地说,“非常饿”。当两人坐在餐厅之后,雷娜塔进一步说:“饿极了,我想。”
饿。饿。饿。
于是,吃东西也就成了海明威塑造人物的一件顶重要的事情。尤其在《太阳照常升起》里,一群“迷惘的一代”从法国的巴黎到西班牙的潘普洛纳,一路大吃二喝直达“奔牛节”。他们不吃东西仿佛世界都空虚了似的。当然要吃。当然,当海明威的目光看到了墨西哥湾流的那片海水,笔下的圣地亚哥老人也不能例外——我一定要记住,天亮后就吃那条金枪鱼。
老人叮嘱自己,而且是不断地,“现在,我该吃小金枪鱼了”。老人的自言自语就像一个贪吃的小孩儿。很难理解。可是,一旦了解了海明威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巴黎生活,虽说不上饥寒交迫,却也是勒紧裤腰带的,就理解了——他又是把自己曾经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况移植到了人物身上。正如他所言:“若你打算成为作家,迟早会把所有你经历的人、事、物拿来写。去过的地方、欺骗你的人、气候、跟你上过床的女人、你的成功或者失败,以及你误以为世界为你而造、能如你所愿的那些可笑片段。”海明威对巴黎的卢森堡公园尤其难以忘怀,“因为它叫我不挨饿”。他的回忆录《流动的盛宴》中有一段记述令人忍俊不禁——
在晚饭锅里空荡荡的日子里,我就把当时一岁多的儿子邦比放在婴儿车上,推到公园里。那里经常有一个警察执勤,不过我知道他在四点多钟总要到公园对门一家酒吧间里喝一杯。我就在这个时候带着邦比先生出场——还带着一口袋喂鸽子的玉米。我坐在凳子上,假装是推婴儿车的鸽子爱好者,搜寻鸽子群里眼睛明亮、稍微肥一些的。卢森堡以它漂亮的鸽子而闻名。选好之后,事情就简单了。先用玉米把牺牲品勾引过来,然后捉住它,掐住脖子,飞快地把它塞到邦比先生的毛毯下面。那一个冬天,我们吃鸽子肉吃得都有点儿腻了,但我们确实填饱了肚皮。邦比是个多乖的孩子呀!他表现得规规矩矩,一次也没有干扰我的行动。
■ 二
饿的滋味是最大的滋味。
饿个一顿两顿的问题不大。总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就恐怖了。小的时候贪玩,不到饭时肚子就欢叫了,不可能找到吃的东西,只有老实地躺在床上抱着小人书啃,故事是可以当馍馍的。上了中学了,放学晚,饿感偷袭之时就偷偷把书包里的课外书掏出来咀嚼——保尔•柯察金、基督山伯爵、于连、冉阿让——他们也是最有营养的面包。再后来,下顿饭如果远在山西或是湖北,茶几上的报刊广告常常可以对上胃口。但是,美食、酒店之类的必须绕过,只盯住那些不引起胃肠蠕动的,例如房地产、医院、家电、培训;旅游的最佳,前景光明,宁静致远;美容的也不赖,美女暧昧致使一时想入非非——另一种饿呀——活该。
还是海明威,绝对不肯白白挨饿。于是,他将如何对付饿上升到了理念高度,他说:“每逢你不得不减少饮食的时候,你必须好好控制住自己,这样你就不会变得整天地想着肚子饿了。饥饿是良好的磨炼,你能从中学到东西。”海明威绝顶聪明,他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得也很好,瞧瞧——在巴黎,你如果吃得不够饱,就会感到饥肠辘辘,因为所有的面包房在橱窗里都摆着那些好的东西,而且人们在外面人行道上的桌边吃喝,因此你既能看到又能闻到食品。
呵呵,闭上眼睛,立刻就见海明威为躲避那些香喷喷的街道而狼狈逃窜的窘样。不过,他也能画饼充饥。这天,他走进卢森堡博物馆时,有了新发现——如果你腹内空空、饿得发慌,那些名花就都显得更加鲜明,更加清晰也更加美了。我学会更深刻地理解塞尚,真正弄明白他是怎么创作那些风景画的,正是在我饥饿的时候。……他画画的时候也是挨着饿的吧。
饥饿有利于思考,这倒是真的。我还没听说哪位大神前胸贴后背了,还口若悬河唾沫滔天的。饥饿令人沉默,少动,不会轻举妄动,集中而专注。至于是不是还能握住笔来画画,就不清楚了。海明威站在那里又想了,“塞尚大概是在一种不同的方面感到饥饿吧”,这话,想象的空间就大了。如何理解?饿的时候去看塞尚吧,也许能找到答案。
饿有两面:一面是欲动,一面是寂寞。
■ 三
饿,在巴黎,让海明威刻骨难忘。他不会轻易放弃人生的这种体验——
当你25岁的时候,而且生就一副重量级拳击手的身材,少吃一顿饭能使你感到非常饥饿。但是这样也使你所有的感官变得敏锐,我才发现我笔下的那些人物中有很多都具有极强的胃口并且对食物怀着极大的爱好和欲望,并且大多数都期待着能喝上一杯。
正是。
《大双心河》里的尼克与海明威在巴黎时的年龄相仿,他的饿仿佛就是海明威饿的形象附体——现在他饿了。
尼克饿了。他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这么饿过。他打开一听青豆猪肉和一听意大利实心面,把它们倒进平底炒锅里……他开始生火。
他已经饿极了。
尼克做好了食物之后就狼吞虎咽起来,最后“把盘子刮得干干净净”。
没有挨过饿的人不会理解舔盘子的惬意。那不是怕浪费,而是从身体到灵魂的一种满足,情不自禁。
好了,现在回到那片海域吧——这个时候,老人也“拿起半条鱼肉,放在嘴里,慢慢地咀嚼”。味道嘛“倒并不难吃”。所以,老人叮嘱自己——好好儿咀嚼,他想,把汁水都咽下去。如果加上一点儿酸橙或者柠檬或者盐,味道可不会坏。
有意思吧?没有吃的,能吃上嘴的东西胜过山珍海味;一旦吃到嘴了,就容易挑三拣四,想着再有一点儿酸橙、柠檬、盐会更好。
人,没有满足的时候。
从这一点来说,海明威的话是对的:饥饿是良好的磨炼。
■ 四
人类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间里忍饥挨饿,饱食者有意无意缺席一两次饭局,往大了说可以唤起对岁月的缅怀,往小了说能够清胃净肠增加食欲,终究不是坏事;而饿的时候如能联想到世界的某个城市或村落尚有饥寒交迫的同类,继而唤起同情并肩负慈善之举,饿就是成全了善事了。
就今天吧,饿一顿,如何?